三O、胶莱海河开发与山东旅游的新格局和新特色
胶莱海河开发与山东旅游的新格局和新特色
李惠生
青岛市博物馆
1关于“胶莱人工海河”建设的梦想
根据《中国海洋报》记者赵颖翡的采访报道,可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副厅长王诗成是“胶莱人工海河”项目的首倡者和发起人。他曾经说:“近年来,位于山东半岛南北两侧的胶州湾、莱州湾海洋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如果能开凿一条贯通两湾的胶莱人工海河,将有效增强水体交换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这条人工海河将对航运交通、经济开发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王诗成着眼环黄渤海地区未来发展战略提出的大胆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政府部门科技界知名专家和社会的强烈回应。
胶莱人工海河项目前期预研方案组组长、知名海洋学者王诗成认为:胶州湾和莱州湾两湾之间有胶莱河相连,在元代,它就以运河的身份出现过。人工海河的构想就是在现有胶莱河的基础上开挖整治、加宽加深,使之变成一条既能贯通胶莱两湾,形成半岛大环流,改善生态环境,又能通行万吨巨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运河。其直接结果是,把莱州湾与胶州湾连成一体,人为地使胶东半岛变成胶东岛。其构想中的胶莱人工海河长约
可以预期:伴随着“胶莱人工海河”项目的研讨、立项与全面开发建设,山东首先将会新增加胶莱海河旅游资源开发带与环胶东岛海洋城市旅游特区;将会新增添260多公里的黄金岸线,形成人工海河两岸港口群、制造业基地、生态经济开发区、新旅游区和城市走廊。显然,这一战略性的开发项目,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山东半岛海洋旅游城市群形成与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其前提如
同时,胶莱人工海河的开发建设,将直接促进胶莱河两岸的综合经济开发:
一是青岛港口的龙头地位将更加突出;二是不靠海的胶州市、平度市、高密市将成为重要的海河港口城市;三是莱州市、昌邑市将成为海河枢纽港口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地域活力大大增强。胶莱海河直线航运将大大促进环黄渤海经济圈港口群的振兴与发展。最后,从战略意义上讲,人工海河也是国防安全的第二大通道。定将为山东建设海洋城市群,发展和谐社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关于胶莱人工海河对治理海洋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王诗成的思路是——莱州湾、胶州湾分处渤海和黄海,是两个半封闭的内湾,由于两湾水体的交换能力弱和长期受陆源排污影响,近二十年来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成为山东近岸海域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山东建设生态省的两大顽疾。治理莱州湾、胶州湾的污染,传统上一直采用治理入海污染源的思路,确实有过一定成效,但由于污染治理滞后,加之水体交换差,两湾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他认为治理两湾环境问题要改变传统思路,要“治与疏”结合,充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建设人工海河、贯通胶莱两湾”的构想,就是用“疏”的方法,沟通两湾的水体,加快海水循环,从而达到改善两湾生态环境的目的。胶莱人工海河建成后,最主要的功能是沟通两湾、沟通黄渤海,形成半岛环流,加快两湾水循环,促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和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
可喜的是,青岛市不愧为中国海洋科学名城,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航运设计院、海洋地质研究所、北海分局等单位的15位知名专家(含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胶莱人工海河项目前期预研方案进行了论证研讨。专家组认为,胶莱人工海河构想是以渤海及胶州湾水体交换条件差、生态灾难突出为背景,通过开凿人工海河,沟通胶莱两湾,达到加快两湾水体循环、改善两湾生态环境的目的,并兼有航运、旅游、生态、城市及经济开发之利,是一个大胆的、创新的思路。专家组还认为,“胶莱人工海河”的项目涉及到黄海和渤海两大海域,涉及到海洋、环保、水利、土地、交通、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和部门,涉及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格局、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变,因此前期研究面对的问题极富挑战性。从目前看,因胶莱人工海河工程浩大,难点问题多,科技含量高,项目立项及正式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条件尚不成熟,其中某些相关项目能否成立的关键问题还难以定论,亟需开展专题研究,如胶莱海河流路选线、水动力可行性以及该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等。
专家组为此建议:开展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鉴于该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工程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跨学科深入研究,应按程序尽快启动预研工作。韩寓群省长高度重视这一事关重大的人工海河的构想,专门听取了专家组的建议和有关汇报,就盐碱化、海河选线、航运功能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咨询,并作了重要批示。山东省政府针对“胶莱人工海河”的开发项目,将继续深入研究。种种迹象都预示了人工海河的梦想终将演进成明天的辉煌!
2山东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布局和特色
山东的旅游资源发展格局,目前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山水圣人旅游区为主体的济南、泰安、曲阜;二是海滨旅游区为主体的青岛、烟台、威海;三是千里民俗旅游线为主体的淄博、潍坊;四是其他旅游区。山东濒临渤海和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全省的东西最长距离
综合调查和研究表明:山东旅游资源丰富,海陆环境富有特色;文明历史源远流长,齐鲁文化灿烂辉煌;海山景色无比壮观,海洋战略开发前景广阔。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既有雄伟壮阔的山海湖泊和景色绮丽、曲折绵延的海岸港湾,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和高低起伏的丘陵山谷。“五岳之首”的泰山、青岛崂山和胶东半岛海滨被列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其中泰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青州云门山、五莲山、沂山、峄山、微山湖、水泊梁山、博山溶洞等约20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临朐山旺化石、长岛和黄河三角洲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森林公园23处,省级森林公园26处。山东自古就是全国的文化发达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奇特,无数历史人物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齐鲁文化、民族艺术、民俗风情和风物特产,留下大量价值极高的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成为山东持续建设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据1998年统计,我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全国重点的27处,省重点的397处,市重点的2231处。我省有济南、青岛、曲阜、聊城、临淄、皱城6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孔子诞生地曲阜被誉为“东方圣城”,孔府、孔庙、孔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悠久的山东工艺品,土特产品,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山东的戏曲、武术、杂技及潍坊“风筝节”、菏泽“牡丹花会”、青岛“国际啤酒节”、“海洋节”以及四方“糖球会”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庆活动,都是有着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民俗风情的特殊旅游资源。“徐福东渡”的历史引人注目,开中国航海跨国文化传播之先河,在日本列岛有着重大影响,是青岛市开发东亚航海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资源。
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我省旅游业大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文化环境,使之成为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其中胶东半岛旅游资源独树一帜,颇具鲜明的海洋文化旅游特色。胶东半岛旅游历来是中国东部旅游精品线路,无论是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的蓬莱,与之隔海相望的长岛,还是沿海地区的荣成和龙口南山,都是旅游胜地。这条线上拥有驰名中外的
3山东历史文化优势和胶东半岛旅游特色
山东历史文化特色无与伦比,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极高,堪称灿烂和辉煌。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乃至东方文明历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证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先民富于首创精神和文化创造意识,率先实现了从母系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文明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原始海洋产业、商业和手工业。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与东方“黑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基地。
山东也是东方文明和古代文化的中心,这里曾经诞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及书法家。如孔子、孟子、贾思勰、孙武、孙膑、诸葛亮、刘勰、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王羲之、颜真卿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和《孙子兵法》等,堪称东方传统文化的主体和世界军事战略学家公认的经典。发生在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使山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拥有最丰富、最宝贵的东方思想精华的文化圣地和宝库。
正是这种一脉相传、博大精深、代有高峰的齐鲁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精神,造就了山东人民富有历史的首创精神、海洋般博大的开放意识和开发、开拓精神。当代山东人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继续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并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和建设、开发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贡献。在海洋旅游开发方面,山东也走在了全国旅游城市及海洋景点开发的前列。
首先,蓬莱拥有亚洲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内有北极熊“水下太空步”表演、“美人鱼”芭蕾表演、“万千水族”海洋大狂欢等十大特色表演。它投资4.6亿元,展区5.28万平方米,汇集了北极熊、白鲸、海豚、海狮、海豹等世界各地近千种海洋生物,拥有世界最大的圆柱缸、亚洲最大的热带雨林、国内最大的海龟馆、鲨鱼馆,极地动物馆、海底世界、水下剧场、海豹馆、科普馆、海豚海狮表演馆等多个场馆。它是中国海洋学会重要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宗旨是“与海洋动物亲密接触,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加上原有的“仙阁凌空”、“日出扶桑”等十大海洋景观,造就了蓬莱“人间仙境”的美景。
长岛素有“海上仙山”之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景区包含了海、陆风光游等特色线路,从南至北有林海、烽山、仙境源、望福礁、月牙湾、九丈崖等6大景观;海上游包括游览万鸟岛、妈祖庙、高山岛、猴矶岛等海上生态景观。长岛集山、海、岛、礁、洞、古于一体,融奇、雄、秀、险、神、迷于一身,尤其在盛夏气候凉爽,是海洋观光度假消夏的最佳目的地,也是航海巡游、探秘的仙境。长岛“渔家乐”很有特色,住大炕、吃海鲜、看渔船出海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活动。 “求方春会”、“妈祖生日”等渔文化活动都令人大饱眼福和口福,这里还举办国内规模最大的“渔家乐民俗文化节”。
位于龙口境内的南山景区,有南山禅寺、香水庵、灵源观、文峰塔、古文化苑等景点,系晋、唐、宋、元、明、清历代遗迹,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构造,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著名的南山大佛,高约
美丽的烟台山是烟台市的旅游形象,三面环海、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形成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烟台拥有辽阔的海域,风光旖旎、植被繁茂、海水清澈、礁石奇异,是集滨海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址和异国风情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建于明朝的“烽火台”坐落于山颠,烟台山和烟台市由此得名。山上有龙王庙、忠烈祠、抗日烈士纪念碑、惹浪亭等人文景观;鸳鸯石、情侣廊、盟情崖、母子龟、观海坪、海市蜃楼、一线天等自然景观;造化奇观、燕台石、太白石等众多石刻文物遗迹以及海上游、海誓山盟婚庆广场、游客休闲园、烟台特色旅游购物、茶艺等和各具特色的烟台开埠陈列馆、京剧蜡像馆、方志史料馆、中国钟表博物馆和中国锁具博物馆,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见识。1862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先后有17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英、美、德、法、日、丹麦等6国在烟台山上修建了领事馆、别墅、官邸等30多座近代欧式建筑。烟台山融合了东西文化,形成最具特色的人文、自然旅游胜地。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使游人感受历史、领悟沧桑,遥遥相对的海港与海滨大道使烟台山充满魅力。
石岛赤山是山海相连的旅游胜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威海荣成市,赤山因石红而得名,以“英雄”、“禅道”、“海韵”、“圣境”而著称。景区现有:法华院、极乐菩萨界、赤山禅院、法华塔、大明圣境、张保皋传记馆、荣成民俗馆、民间艺术馆、天门潭公园、天后宫等十大景观,这里有48处景点。法华院是威海唯一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为唐朝新罗人张保皋所建。当年日本高僧圆仁法师入唐求法,曾经客居此院两年九个月,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誉为东方三大行记之一。这里上千年来一直是中韩日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地。莲花顶矗立着张保皋纪念塔,由韩国前总统金泳三题写塔名。石岛赤山的情人谷,有着造型新颖的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别墅建筑群。赤山的摩崖石刻、望海长廊、仰天大佛、坐佛石等景观与凤凰湖、海上乐园、浴场、花村、画村、渔村等民俗村连点成线,是开展“山海景观游”、“宗教朝圣游”、“海岛民俗游”、和“生态休闲游”的世外桃源。
在胶东半岛,青岛市是一座闻名中外、魅力无穷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海洋科学名城、海港名城和富有特色的帆船之都。
青岛的城市建筑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如果说市区重点保护的欧陆德式建筑带给你的是一种古典美,那么东部新城呈现的是现代的、超前的美。中山路商业文化区有许多老房子、老建筑,它们蕴藏着这座百年名城的海韵风情。浩瀚的大海会使你心旷神怡,“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让你体会道教的清虚与幽静。有“东方瑞士”之誉的青岛背山面海,到处绿树浓荫,气候宜人,堪称为“避暑胜地”和“夏季的天堂”。海滨美景如此众多、海洋环境如此宜人、动静结合如此完美的旅游度假胜地,在世界城市中并不多见。到青岛旅游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每年夏季青岛的国际啤酒节和海洋节,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激情和浪漫,热情的青岛男人身上散发着北方人的豪爽性格和魅力,姑娘亭亭玉立青春气息令人陶醉。栈桥、小青岛、民俗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海产博物馆及海底世界,海水浴场以及东海路上充满灵气的雕塑,五四广场上“五月的风”形象标志,国际啤酒城、国际会展中心和青岛文化博览中心的博物馆、海尔科技馆等,都是青岛旅游观光的特色景点。“八大关”别墅建筑群是青岛特色的“世界建筑博览会”形象的浓缩,街道花园别墅,清洁而幽静,仿佛欧洲小镇般静雅宜人,若在清晨漫步绿树丛中,独自走向黄海之滨海风响处,更有陶醉于大自然的无限惬意和感受。
青岛有着四千余年的海洋文明历史,有齐长城、田横岛、琅琊台、徐福东渡地徐山、珠山石窟等历史遗迹。崂山的险峰奇石与海滨风光形成了最美旅游胜景,有那罗延窟、白云洞等神异洞府;有太乙、神水、金液等名泉清溪。古人如郑玄、邱长春、张三丰、李白、顾炎武、蒲松龄、高凤翰、康有为等在青岛各处留下了华美诗文。盛夏季节各海水浴场入浴者每天多达几十万人次。昔日德国提督的官邸和恭王府已对外开放。青岛特色美如陈毅同志在《初游青岛》诗中所说:“试看海天青,其青照市廛。试看松柏青,其青染峰峦。”海上崂山曾是道教重要传播地,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太清宫始建于东汉末年,太平宫、上清宫建于宋朝,都有千年以上历史。目前山中唯一僧舍是华严寺,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历代帝王的赏识,著名道士的推崇,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名士纷纷慕名来到崂山,其中有李白、苏东坡、文徵明、顾炎武、郑板桥、蒲松龄、康有为、郁达夫等。这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康有为故居”等是开展历史名人遗迹游的特色资源。
综上可知,山东半岛文化优势突出,胶东海洋旅游特色鲜明,对全面规划与开发建设“胶莱人工海河”与“胶东岛”海洋特区大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历史前提、重要资源与海港旅游城市群大旅游的环境。
4海河开发与山东旅游的新格局和新特色
“胶莱人工海河”的开发,是事关21世纪山东省重大发展的战略系统工程,必将对山东半岛经济新格局和山东旅游发展的新特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王诗成的构想,“胶莱人工海河”将贯通胶莱两湾,形成渤海与黄海的海水大环流,从而增强两湾水交换能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开辟贯穿黄渤海的航运通道,使之成为中国的苏伊士运河,打造一条贯穿山东南北、改变全省经济格局的经济走廊。海河开发将给山东经济新一轮开发注入强大活力,其影响力将覆盖到整个黄海和渤海地区。
展望未来,山东将新增胶莱海河旅游资源开发带与胶东岛海洋旅游大特区:这里新增添260多公里的黄金岸线,形成人工海河两岸港口群、制造业基地、生态经济开发区和新港城市旅游带。显然,这一战略性的开发项目,将会极大促进中国山东半岛海港旅游城市群形成与服务贸易产业的大发展。伴随人工海河的开发与胶东岛的全面建设,将出现一条新的海港城市走廊黄金旅游带,其战略性的全面开发,将使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力大发展,其总产值每年新增上万亿元。
我省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01年6月,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我国正在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让大家共同富裕。“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