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蓝黄战略协同发展

来源:郑贵斌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3:3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两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蓝黄两区协同带动战略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系统工程,陆海一体化发展战略、联动发展战略、产业集聚战略、辐射与延伸战略以及体制创新战略等应当成为蓝黄两区协同带动战略的核心内涵。实施蓝黄协同战略,推进两区融合发展应当从三个方面高度重视政府定位:一是应建立跨区域组织与协调机制,创新政府管理;二是应建立区域一体化的法规体系与合作框架,创新制度建设;三是从各自为政过渡到区域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创新合作方式。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在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完全重合的市,东营市既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在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率先垂范作用的重任。因此,东营市坚持“生态文明立市”,既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山东省实施好“蓝”、“黄”两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

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规划实施了以城市湿地系统建设、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为重点的城乡净化美化工程,显著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生态、热爱生态的文化氛围。由此,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但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和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区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石油替代产业发育不充分,产业规模小、层次偏低,导致东营市工业处在大区域产业链条分工的低端,工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二)水资源短缺,当地人均每年仅有288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任务艰巨。(三)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以重化工业为主带来的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同时,产业和人口向城镇的不断聚集,对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之间缺乏高效连接与贯通,经济运行的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大。(五)经济国际化程度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偏小,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物流市场尚未建立,为大规模外资外企介入进行配套的能力薄弱。(六)体制机制存在不足,市场化程度低,融资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活,政绩评价制度体系尚不完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东营市围绕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主旨,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应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出成效。全面完成“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建立起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清洁生产得到普遍推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突出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面完成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大气环境、水环境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加强,绿色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更加有力。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绩综合考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制度得到全面建立和有效实施。

(摘自郑贵斌主持的课题《生态东营调研》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