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海底牧场”给鱼虾安乐窝

来源:温州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5:21 

通过人工种植海藻的方式重造“海底牧场”,修复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18日,记者从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南麂自今年初在全国率先启动大型海藻场建设以来,目前已建好一个海藻场,面积达10公顷,利用人工藻场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技术迈出了实质性阶段。

为什么要重造“海底牧场”?又是如何建成的?

“人工藻场”有助修复海洋环境

南麂列岛位于温州东南部海面,隶属平阳县,是我国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1998年又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蔡厚才说,近年来海洋环境恶化,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比较高,氮、磷元素的含量高,容易引发赤潮等危害,对海洋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贝壳类,“南麂列岛周边海域也发生过赤潮”。

据悉,赤潮是一种可怕的海洋灾害,对养殖业的威胁之大不亚于台风和病害。

“就像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陆地环境一样,大型海藻在海水中也能净化水体环境,吸收营养源。”蔡厚才说:“海洋环境的破坏,大型海藻的减少和破坏是重要原因。大型海藻本身具备生物修复作用,在近海及富营养化养殖海区投放建设‘人工藻场’有助于修复海洋环境。”

据介绍,南麂大型海藻场建设,是以“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SCCBD)为平台,集中科研力量,开展实验,以铜藻重建海藻场来恢复生态系统。

海底海面种植方法各不相同

蔡厚才说,经过前几年的试验后,今年他们选择在南麂东面的火焜岙海湾附近海域及潮间带建设大型海藻场,涉及面积有10公顷,“潮间带涨潮时会被淹没,退潮就会露出来”。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所负责人陈万东称,人工种植海藻场有的在海面上种,有的种在海底,有的直接利用天然岩礁种植,种植方法也各有不同,“最难的是海底种植”。

“在海面上种植是利用浮筏栽培的方法,和海带养殖差不多,先在实验室里育苗,苗长到一定大时,夹在绳子上,然后放到海里,通过浮球等固定。”陈万东说,而天然岩礁上的种植,也是通过实验室育苗,然后移栽。

海底种植海藻,好比在海底造一片森林,又是如何进行“造林”的?

陈万东说,海底种植是栽种在海藻增殖礁上,就是人工岩礁,“先是实验室育苗,一般都是在瓦片上培育,然后将瓦片放在人工岩礁上,再沉入海底。”

人工岩礁是钢筋水泥浇灌而成,一个重50多公斤,怕被海水冲走,这些人工岩礁还要放入一个大的钢筋水泥筑成的框里再沉入海底。陈万东说:“目前只是在南麂周边海域投放,水深一般不会超过5米。”

“火焜岙海湾这边投放了2000多个人工岩礁。”陈万东说,这次主要种植了铜藻、鼠尾藻、瓦氏马尾藻等品种,铜藻最长会长到七八米,海藻生长最快的季节是每年3、4月份,而冬天水温低,生长很慢。

明年将大规模重造“海底牧场”

“大型海藻场好比一个海底牧场,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一个温暖的繁殖场所。”蔡厚才说,南麂大型海藻场可以为多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提供隐蔽、避敌、索饵、产卵及着生基质,从而形成生机蓬勃、稳定变化的生态系统。目前效果已初显……
查看全文:http://www.hellosea.net/show.php?xuh=3682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