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国务院从建设海洋强国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将广东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地区,并于2011年7月批复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海洋规划》),这是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之后,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国家层面的规划。
《海洋规划》根据广东省具体海情、海洋产业、生态发展情况,制定并确立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四大战略定位。
一是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抢占新世纪国际海洋开发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建设科技引领、产业高端、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二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深化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人才高地、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高技术成果高效转化基地和产业基地。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重、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统筹,建设人海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区和世界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四是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推进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集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于一体的现代海洋管理体系,建设我国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示范区。
再次摊开《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当初参与编撰的专家们感慨良多,《海洋规划》中寥寥数语却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单纯的经济体量的提升,国家对广东寄予的希望是更高的,尤其想让广东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走出新的路子,特别是在综合治理,统筹发展这个方面同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这与十八大报告中所概括的发展思路具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共同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我国下一步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作为全国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中最后一个敲定的规划区,“厚积薄发”的广东毫无疑问将再担排头兵的重任。这个连续17年雄霸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头把交椅的海洋大省,面临的是如何“由大变强”的核心命题,承担的则是为全国海洋经济事业发展先行探路的巨大责任。
由大到强
“四大战略”指引南粤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海洋规划》要求,广东海洋经济规模将在2015年达到1.5万亿元,占到GDP总量的近1/4,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到2020年,全省就要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面对如此目标,广东一方面有着充分的底气。201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980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回顾“十一五”期间,广
东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8%,海洋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
然而,广东海洋经济当前的软肋也十分突出。发展模式单一、资源利用不够集约,以及新兴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十分明显。在一次针对珠江以东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调研过程中,粤东沿海4市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产业发展雷同,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的问题,有些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有失规划,甚至威胁到当地的海洋环境。
这也同时意味着,摆在广东面前的“海洋强省”之路并不平坦。“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贯彻和实施好着‘四大战略’。很多人只看到数据,但这些数据背后呢?是广东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和记者探讨《海洋规划》的过程中明确表示,“这也就意味着,广东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统筹兼顾
广东探路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双标兵
的确如此,《海洋规划》中“四大战略”定位正体现了国家对广东海洋事业践行“十二五”规划寄予的厚望,翻开“十二五”规划,其中的第十四章单辟了整整一章专门探讨了如何“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足见我国海洋意识的深刻觉醒。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海洋事业发展上,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
制、综合管理能力”。并明确提出两个着力点,一个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一个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两项并举,不可偏废。
由此可见,这“四大战略”的定位恰好涵盖了广东下一步海洋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广东海洋经济如何实现由大变强提供了明确的路径。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四大战略定位”中跳出了简单的经济问题的范畴,强调从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维度来更加全面地审视海洋事业的发展。
尤其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与“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两项目标的提出更与十八大报告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倡议相吻合。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段经典表述,自然应该成为广东海洋强省建设的指导方向。由此可见,广东对“蓝色沃土”的深耕不仅仅局限于海洋经济的问题了,更将深入到广东发展理念的骨髓中去。如果能够找到一条更加科学海洋发展之路,广东不但可借力海陆统筹的理念,推动海陆经济发展,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还能进一步促成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将集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的管理理念推广开去,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丰收。
专家圆桌
四大战略落到实处广东还需全局统筹
为谋划未来海洋事业发展战略,推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广东广邀海内专家学者和海洋产业相关企业代表,献言献策,积累了一批具有建设性的金点子。
大家纷纷认为,“四大战略”的落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想全部达标,广东下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全局统筹,多处着眼。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华诗:
注重陆海统筹海洋经济更重视产业规划
海岸带和近岸海域空间是海洋经济发展和海陆关联工程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城市扩张和重化工业发展为特点的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席卷全国。未来一段时期,在人口自然增长、城市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人口趋海移动的趋势将长期持续,海岸线周边地区日益成为城市中心区、人口聚居区和产业聚集区,近岸空间资源的稀缺性将日益凸显……
查看全文:http://news.163.com/12/1213/10/8IJMBJP800014AED.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