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最后一位鱼鹰捕鱼者歇业

来源:黄凌燕   发布时间:2013-07-03 10:16:32 

(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范金伟)莆田最后一位鱼鹰捕鱼的渔夫得了重病,他的家人卖掉了饲养的鱼鹰,现在想在莆田看到这种捕鱼场景就难了。昨日,中学退休教师范金伟前来本报,向记者提供了一张照片——莆田最后一个鱼鹰捕鱼者捕鱼的场景。他说,虽然这种独具高超捕鱼本领的鱼鹰已被禁用为水上捕鱼工具,但建议保留这种古老的捕鱼记忆。

最后一位鱼鹰捕鱼人

莆田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捕鱼业十分发达,而涵江庄边镇前埔村是唯一一处山区的淡水捕鱼专业村,当地人俗称鲈鱼村。范金伟说,他经过调查走访,发现由于河水污染等种种原因,淡水捕鱼业早已逐渐消失,只有前埔村还有唯一一位坚守淡水捕鱼的渔夫,名叫范文魁,今年六十多岁,父亲曾是当地最有名的捕鱼能手。范文魁子承父业,养着三只鱼鹰。在鱼鹰被列为水上禁用捕鱼工具之前,他坚守着这份老技艺。每当他撑着竹排,带着鱼鹰出没在萩芦溪上游,岸上行人常常驻足观看。竹排、鱼鹰、渔夫成了山里古老捕鱼业的标志。前几天,当我想再联系范文魁时,得知他患了重病,养的三只鱼鹰已卖了。范金伟说,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已经在莆田消失。

鱼鹰捕鱼这样炼成

小小的鱼鹰如何成为捕鱼能手?记者了解到,庄边镇前埔村有500多名村民。村里依山傍水,杉溪、湘溪在这里交汇,奔向萩芦溪。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村里捕鱼最盛行时,有30多家捕鱼专业户,每户都养着数只鱼鹰。捕鱼时,5~6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驾一竹排,把网撒入溪潭中,然后放下鱼鹰,或分割包抄或围追堵赶,渔夫口里喊着的口令,鱼鹰在水里上下翻腾,追逐鱼群,场面极其热闹。

让鱼鹰捕鱼还要讲究门道。捕鱼当天早上不喂食,鱼鹰饿着才有叼鱼积极性。渔夫在鱼鹰脖子上扎一绳子,不让鱼鹰把鱼吞到肚子里。鱼鹰脚上系一条约1米长的绳子,渔夫手上握着一根5米多长的竹竿,在竹竿头处扎有钩子。当渔夫发现鱼鹰叼到鱼,便撑竹排赶上,用竹竿钩住鱼鹰脚上的绳子,拖上竹排,掰开鱼鹰的嘴,把鱼倒进鱼篓里。据村民介绍,鱼鹰嘴巴大,脖子长,好像一个囊袋,2斤多的鱼都能毫不费劲地觜到擒来,如果碰上十几斤的大鱼,它们还会协力作战,簇拥而上,把大鱼逮住。如今前埔村的渔民大都已经改行,只剩下少数渔民还在捕鱼,收入也大不如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