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12月9日,以“全球经济复苏与制造业转型”为主题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制造业的专家、企业巨头共聚一堂,共商经济低迷时期的制造业发展趋势。
宋海良:今天这个板块的题目是海洋装备业,我的名字不叫海洋,叫海良,差一个字,讲讲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与展望,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抓住机遇,升级转型应对新挑战。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是上海振华重工的董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参加亚洲制造业行业年会,并借此平台代表上海振华重工与各位领导和专家交流企业发展的心得。其实我的心得还不够深,我到振华重工刚刚三个月。我今天主要谈谈当前海洋装备制造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上海振华重工作为全球大型装备的制造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战略思考与战略选择。 随着陆地能源的日渐枯竭,海洋将成为下一个蓝色经济的摇篮,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培育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产业。 我国海洋经济战略对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在新一轮海洋经济的热潮中能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平台,大力提升我国高端制造的水平
第一个还共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机遇,二是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三是面临的极大的挑战,二是振华重工在该领域的发展规划与目标。 海工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机遇,油气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即向上勘探、钻井、开发与生产,左右了海工装备市场的需求。持续的经济增长是能源需求的保障,世界特别是中印及亚太地区国家的发展将推动未来能源需求,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为8000多万桶,其中美国需求大于2000万桶,中国需求大于1000万桶,占 世界第二,其中50%为进口,预计2015年需求达9300万桶,2035年将达1.1亿桶。
二是油价的因素。原油价格的波动是下游产业的风向标,各大石油公司多以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作为增加或减少投资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显示当一国的原油支出达到GDP的4%时,则经济会出现衰退,若原油价格到达150美元时,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三产量因素。美国能源署的报告预测,在2035年前,油气能源消耗将会较当前水平增长30%,平均以1%每年的速度复合增长。然而,也有权威机构观察到,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已经在2010年前达到产量的峰值。 四是绿色因素,《京都议定书》要求所有契约国对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承诺和贡献,绿色环保的理念将影响传统石油工业,催生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探索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随着碳排放税负政策的出台,虽难以涵洞传统石油的地位,但是探索清洁能源成为趋势。各类新能源:海洋中可开发的能源和资源——天然气、页岩气、风能、潮汐能、洋流能、可燃冰、锰结核等 综上石油工业将会受到全球经济的增长,以及未来绿色环保政策约束的综合影响,从而传导到下游的海工装备制造业。根据道格拉斯的数据,全球产业指数到12年3611亿美元,未来五年整个世界海工装备的市场年均容量在700亿美元以上。所以从整个趋势看,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二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深海是海工装备产业的一大趋势,目前资料显示世界石油的极限探明量达到一万亿吨,开采量三千亿吨,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于海洋,浅水的油气生产达到峰值,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深水区域更是未来勘察的热点,深水装备更将成为海工装备发展的制高点。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中国南海75%的面积处于深水,油气资源多分布在深水水域,其中深海的石油资源站50%,天然气资源超过40%,可见南海开发对深海装备的配置需要。 由于装置不足,应该属于中国的南海周边有1380口井年产量5000万桶被别国弄去,顺应南海资源开发要求,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必须加快发展,满足国家海洋经济及能源资源战略需要。
从浅海逐步走上深海,我们可以预见海工装备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http://news.ccidnet.com/art/1032/20121210/453991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