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骄子俞召章的亮丽人生(上)

海岛骄子俞召章的亮丽人生(上)

来源:葛银水   发布时间:2015-05-20 17:47:42 

年近花甲的俞召章是上世纪80~90年代舟山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他从15岁下海捕鱼,经过40余年拼搏创新,谱写了海岛骄子的亮丽人生。

15岁当上“伙浆囝”

俞召章于1954年1月2日出生在普陀区六横镇龙山乡蟑螂山村的一个渔民世家。1969年刚满15岁的他初中毕业了,即被村渔业生产合作社分配到船上下海捕鱼。从此,他就成为一名“抲鱼郎”。

那时渔村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少年刚落船捕鱼时,必须从“伙浆囝”做起,烧饭洗菜,其后凭技术能力和劳动年限及表现得以逐步提升。“伙浆囝”的主要职责是煮鱼羹、烧米饭,并保管好橱具及搞好橱舱清洁卫生。但由于年少缺乏实践经验,刚开始时,他常常把饭煮得不是太燥就是过烂、鱼羹不是过咸或是太淡,常挨船老大和伙计们的责怪。俞召章回忆那段往事时说:当“伙浆囝”时最怕的是两件事,一是遭遇风雨天时浪泼海水和大雨进船舱,被打湿的木柴或煤难点着火;另一是数九寒天滴水成冰时,剖鱼洗鱼斩鱼煮鲜鱼,从小没干过这种活,遇到困难时就想哭。

当好“伙浆囝”是使自己真正成为渔民的第一关。由于他虚心好学,勤快肯做,按时每日四餐(渔船捕鱼时每夜吃夜餐)做到饭香菜鲜,干得比较出色,逐渐得到了船上老大和众伙计的认可,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渔船“炊事员”。

英俊青年晋升船老大

转眼间,俞召章在渔船上已做了3年多的“伙浆囝”。按照渔村传承的古习,“伙浆囝”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可利用空隙时间向别的船员学习技术,他常到舱面、中后舱帮助撒网、拉网纲、掏鱼、理鱼等,更突出的是常向船老大、多人(即副老大,又称“大副”)等学习观天象、察海况、辨鱼群、识潮流、看水色,以及放网,拖曳和收网等各种渔捞技术。俞召章年轻时有一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强烈信念,认为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捕鱼能手。

1972年冬天,俞召章告别了“伙浆囝”生活,先后做起了“拖下纲”、“出袋”和“出网”、“头多人”等。1976年夏汛担任了“网船多人”。他干了不到两年,村党支部和村渔业生产合作社管委会召开大会,推荐其正式担任机帆船老大。 1978年刚满24岁的俞召章,成了村里最年轻的“老大”,挑起了村集体一对渔船的生产指挥、劳力调配和经营管理的重担。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时村里分配给俞召章老大的是一对45吨位、120马力的木质机帆船,对船上配有25名渔民,跟随村里带头船老大乐松洋出海生产。俞召章担任老大后,针对省内外大批机帆船汇集到“舟山渔场”、“江外渔场”(习称“中央渔场”)围捕产卵越冬鱼群,造成大黄鱼资源急剧衰退而捕不到鱼的严重状况,积极向村党支部和带头船老大建议开发新的渔场。通过熟人和朋友牵线搭桥,在村干部带领下,全村机帆船队南下到闽东海域,俗称福建“三沙渔场”捕捞,开辟了新的大黄鱼渔场。俞召章这对船跟随船队闯“闽东渔场”连年获得增产增收。

肩挑重担敢于创新业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俞召章已当了10年船老大,由当初一名嫩尖新手,到全村机帆船队中崭露头角的一匹“黑马”。1988年,他被任命为蟑螂山带头船老大。从此,召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是普陀海洋捕捞业鼎盛时期,蟑螂山村投入生产的机帆船已由原来5对增至7对,以传统习惯,带头船老大可以驾驶全村(大队)最好的渔船,而俞召章却采用“拾纸团”(即抓阄)的办法来分配船只,抽到什么型号的船就撑什么船。他驾驶一对中型机帆船,义不容辞地带领船队赶渔场、追鱼群,夺取丰收。

俞召章担任带头船老大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严管每对渔船不误潮、不失汛、不拖后腿,做到及时出海、勤捕鱼。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增产措施。据当时的六横区公所捕捞作业经济效益调查与渔村收益分配统计年报,俞召章担任带队(头)船老大第一年的1988年,他这一对船年产量(按:渔业生产年度,又称跨年度。下同)达到160.4吨、创产值43.21万元,创纯收益27.3万元,劳均创纯收入9750元,产量与效益分别比未担任带头船老大前的1987年增长11.3%和24.7%。全村年产量达到1407.6吨,人均年收入2522元,分别比他未担任带头船老大前的1987年增加15%和8.59%,首创历史最高记录。

由于俞召章捕捞技术高超,生产成绩突出,1989年10月,取得了“渔民捕捞技师”的职称。他是普陀县首批评定技术职称的渔民老大之一。

蟑螂山虽然是个仅有100余户人家、600多人口和200来个劳力、六七对机帆船的小山岙,但其却是远近闻名的重点渔业村。由于俞召章及前几任带头船老大发扬高尚风格,做到“大老大”带“小老大”,“高产船”帮“低产船”,因而周围邻近跟随蟑螂山带头船出海抲鱼的渔船日趋增多。沙岙、龙泉等邻村老渔民回忆起当年跟随出海的场景时兴奋地说:“过去抲鱼技术差,勿会抲鱼的老大,总喜欢跟着技术好的会抲鱼老大,召章老大一开船出海就会有不少渔船跟在他船的屁股后面,浩浩荡荡的,气势很大。”

为保护资源,国家农业部及渔政部门实施强有力措施,禁止杀伤资源严重的对拖网(俗称“底拖网”、“海扫帚”)作业。刚担任带头船老大的俞召章,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改革捕捞作业方式。经与村领导及各位老大共同商讨后,赴福建等地学习取经,终于从闽南引进了以拖黄姑鱼、白姑鱼、鱼安鱼康鱼及马鲛鱼等各种杂鱼为主的新型单拖网作业,试捕成功获得良好效果,并且在全县得到了迅速推广。

时任普陀县分管渔业的副县长庄迎昌,曾几次在渔业大会上讲:“蟑螂山召章老大肯动脑子,敢于创新,从外地引进的单拖网作业,既获得良好效益,又有利于保护资源,值得大家学习推广。”

由于新作业的逐渐兴起,俞召章对船的产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1990年对船单位产量294吨、创产值85.3万元,纯收益36.71万元,劳均纯收入12240元,其中产量与劳均纯收入比1988年增长54.44%和25.54%。是年,全村7对船共产鱼货1974吨、全村人均年收入3792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40.3%和50.36%。无论是俞召章本单位还是蟑螂山全村,产量和收入都又超历史记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