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吴爱娜
十八大报告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国应对周边复杂海洋形势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海洋标准化是贯彻、落实海洋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海洋事业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已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综合管控、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海洋科学研究及公益服务等海洋工作中初步发挥了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发挥海洋标准化在海洋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是海洋标准化工作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一、坚持科学发展,把握发展规律十八大报告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要求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要义,遵循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紧紧围绕促进海洋经济转型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和开拓创新,全力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海洋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增长理论,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早期经济增长模式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过渡阶段,表现为以劳动密集和粗放增长为阶段特征、以资源依赖和投资驱动为主体的增长模式。这些年来,海洋经济依靠高资本投入、高劳动力投入、高资源消耗而快速增长,引发了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等一系列问题,制约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也日趋突出,宏观统筹规划能力不足、综合管控体制机制不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科技创新能力偏低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影响着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进程和效率。 二、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且复杂多变,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更多的关键环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践已证明,海洋标准化在促进科技创新、技术传播、产业升级、节能减耗、环境保护、规范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针对当前海洋经济发展困境,海洋标准化是有助于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一是从完善体制机制看,标准化可为海洋经济宏观调控和行业引领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从落实政策法律法规看,标准化可为规范市场秩序和行政执法提供技术依据;三是从促进海洋科技进步看,标准化可为提高海洋经济效率和效益提供技术支持;四是从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标准化可为提高海洋经济运行质量和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技术保障;五是从推动海洋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看,标准化可对海洋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
三、服务发展大局,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海洋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把握时代发展需求,勇于实践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推进海洋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支撑和保障功效,可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
一是推进海洋标准国际化进程,促进海洋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二是完善我国海洋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加大海洋标准制修订力度,促进海洋标准经济和社会效益整体提高。四是加强海洋标准化创新研究,促进海洋经济内涵增长。五是加大海洋标准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投入。
海洋标准化工作贯穿于海洋事业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是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和保障,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
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21203/82799.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