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海上污染应急预案 海上溢油统一处置
◆11月15日,《山东省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该《预案》是全国首个省级海上污染应急专项预案,标志着我省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工作纳入省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
目前,我省“蓝黄”战略正快速推进,各种海洋开发加速进行,海上活动日益频繁,海上能源运输日趋活跃。而2010年大连“7.16”溢油事故发生后,给我省海上防污染工作敲响了警钟。
为加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和编制船舶污染应急专项预案,2011年4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编制修订山东省突发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牵头,山东海事局具体负责,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省海洋与渔业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安监局等部门的参与下,完成《山东省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修订编制工作。
危货年吞吐量突破亿吨
近年来,我省沿海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呈现高增长态势,尤其是散装油类、固体散装危险货物、危险化学品吞吐量持续稳步增长。
目前,我省沿海共有35条习惯航路,进出港船舶艘次年均增长15%(2011年达65.7万艘次),船舶流量大,碰撞风险高。加上海上大雾、强风、突风等恶劣天气多发,海上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据了解,2011年,山东辖区危险货物年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261亿吨,同比增长27.2%,其中油类货物吞吐量8841万吨。2012年,危险货物吞吐量持续增加,辖区港口危险货物运输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10月底,辖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吞吐量已达1.36亿吨,同比增长31.7%;油类运输总量达到8230万吨,同比增加12.7%,其中油类货物约占到危险货物总量的70%。
“山东省海上危险货物运量的持续增加,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物资——油类货物数量巨大,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稳健。但同时,也给海上运输安全与防污染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加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山东海事局局长袁宗祥表示。
一年半完成编制
袁宗祥介绍,2006年6月,他们就起草了《山东沿海重大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现在已不能满足应急实际工作的需要。
针对海上污染风险巨大的情况,省政府高度重视,于2011年4月20日,发出了《关于编制修订山东省突发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牵头,山东海事局具体负责,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省海洋与渔业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安监局等部门的参与下,完成《山东省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修订编制工作。
历经一年半的时间,通过详细的调研和广泛的论证,山东海事局修订完成了《山东省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高效整合溢油应急资源
在《预案》发布之前,根据海上溢油来源的不同和行政职责的分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分别对其管辖的对象造成的海上污染负责组织清理和处置。“以往,各涉海行政主管部门的海上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资源所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分散,制约其发挥整体功效。”山东海事局危防处处长赵如箱说。
现在,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工作纳入省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应对商船、石油平台、渔船或陆源等特定污染源的专项预案,为《预案》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海上溢油事件的处置效率。
《预案》统一对海上溢油事件进行协调部署,在省政府的领导下,设立了山东省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
查看全文:http://www.sd.xinhuanet.com/lh/2012-11/20/c_113730968.htm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