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 重振长岛雄风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3:35:13 

面对世纪海洋大潮,面对"入世"的严峻挑战,长岛作为全国闻名的海岛县,如何整合优势,凝聚力量,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切实抓住省长现场办公会的有利契机,重 振雄风,是摆在长岛县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就实现国民经济3年翻一番的目标,重振长岛雄风而言,笔者认为长岛应发挥三大优势,解决好6个问题,迎接一个挑战。

一、 发挥三大优势,做大做活海洋经济发展的文章

翻开人类开发海洋的历史,可以看出,传统的海洋产业仅仅局限于海运贸易、海洋捕捞和海盐生产,一些老牌殖民主义者则通过控制海洋通道和殖民活动来获 取高额利润。随着沿海国家维护海洋权益斗争的深入,海洋作为国土的一部分逐步得到了确认。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的进步,使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可能。世界沿海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财富,使海洋开发逐步贯穿于海洋以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于是,相对陆地经济而言的海洋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发展体系,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洋与海岛以及两者间构成的区位成为长岛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同时也奠定了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海岛经济因海洋的存在而区别于陆域经济,可以讲是名副其实的海洋经济。笔者在这里所讲的做大做活海洋经济发展的文章,主要是指发挥长岛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和海岛区位优势3个方面。

(一) 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建设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海岛生态经济区

长岛是山东惟一的海岛县,也是省委、省政府建设 "海上山东"跨世纪工程的主体部分--耕海牧渔的" "。在前几年开发海洋的实践中,长岛人扬帆领航,率 先在大海耕耘,掀起3次养殖浪潮,即"捞铜""捞银""捞金" 工程,并一举建成全国第一个小康县。长岛人的"闯海 精神"和海珍品誉满国内外。海洋是长岛得天独厚的优 势,海洋是长岛发展海岛特色经济的最宝贵的物质基础 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改革开放以来,长岛的经济发展 经历了一起一落的历程。1984年以后经济的快速发 展,直到1992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小康县,主要得益于渔 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由传统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战略转变。1997年以后,海岛经济遇到了暂时困难,笔者认为除了海洋环境污染、种质退化等因素外,主要是养殖的单一品种化,没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海岛经济格局,全县3.5万亩扇贝连续几年全军覆没,每年损失5亿多元,不但渔业这个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产业损失惨重,也直接导致以渔业为基础的二产、三产陷入困境。近一个时期以来,岛内外都在思索:长岛经济振兴的切入点在哪里?长岛再创辉煌的道路应该怎么走?笔者认为,长岛的出路仍然在海上。长岛有8 700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有可开发增养殖的海域面积100多万亩,这是长岛经济发展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应该承认这几年渔业的优势产业地位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养殖病害的严重而弱化。要改变这一现状,扭转被动局面,就要从长岛的实际出发,重新对渔业发展思路再定位,笔者认为,渔业仍然是长岛的主导产业,但渔业结构要动大手术,要构建海岛生态经济区,要改变靠单一品种吃饭的养殖格局,走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之路。长岛渔业的主战场仍然是海水增养殖,耕海牧渔的重点要围绕海岛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大规模建造海底森林和人工鱼礁,实行贝藻间养,有效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概括地讲是实施海洋"121"工程,即坚持一个发展方向--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好两个创汇渔业 基地--海珍品商品基地和深水网箱商品鱼基地;实现一个调整--捕捞业向远洋渔业和观光休闲渔业方向调整。从而实现长岛渔业健康、高效、持续发展,重新确立长岛在全省耕海牧渔和"海上山东"建设中的旗舰地位。

1.坚持海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

长岛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敲响了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警钟。造成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态环境恶化;二是养殖品种老化和单一化。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泄漏石油进入渤海,致使渤海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整个渤海水质富营养化,赤潮频发,诱发养殖病害。长期以来,单一品种的高密度养殖,近亲繁殖,种质退化,也加剧了养殖病害的严重程度。要改变这一严酷的现实,长岛惟一的选择是坚定不移地走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着力于渔业结构的调整和海岛生态经济新优势的培育,按照把品种调优、产业调大、效益调高的原则,实现海岛生态环境整治和科学养殖的新突破。从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大力发展海藻、实施贝藻间养和建造人工鱼礁是改善海岛局部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海岛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最近笔者在《齐鲁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日照经营生态城市。市长李兆前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即建立生态经济的模式。生态经济已成为全球时髦话题和衡量一个城市品位高低的标志。 我想,如果长岛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区,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省厅宋修武厅长在任长岛县委书记期间,提出了构建海底森林的设想,这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举措,这也是早期生态经济的雏形,也是构建海岛生态经济的基础,如果按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可以打造一个崭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的海岛生态经济模式。长岛渔业可持续发展要抓好3项工程建设,一是全面实施"海底森林"营造工程。北5岛海域自然繁育和底播增殖各种藻类;南5岛人工移植藻类,使岛屿周围的潮间带、潮下带海藻丛生,形成繁茂的海底"森林长廊"。二是实施贝藻间养工程,发展立体化养殖。海区上层养殖藻类,中层挂养贝类,低层播养海珍品。利用上层藻类释放的氧气促进中层贝类健康快速生长,贝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可以肥水养藻,同时藻类又为底层的海珍品提供 充足的饵料。立体养殖、贝藻间养形成了完善的养殖物种"食物链",既净化了水质,保持海域的生态平衡,又提高了复养指数和单位效益。三是实施海底投石和人工鱼礁建设工程。科学规划海底投石区和人工鱼礁建设区,为海参、鲍鱼等各种海珍品和鱼类营造栖息场所。长岛可考虑重点建设4个生态渔业区:一是把北5 (南北隍城、大小钦岛和砣矶岛)作为海参、鲍鱼、虾夷扇 贝、紫海胆、魁蚶、海带人工底播、筏式养殖生态渔业区,对南北隍城海域实行综合开发,建立皱纹盘鲍原种基地和"海上立体菜园";二是把南5(南北长岛、大小黑山岛和庙岛)作为海参、杂交鲍、扇贝与海带养殖生态渔业区,大力推广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与海带、裙带菜的间养、轮养和套养;三是把车由岛、大小竹山岛、候矶岛、高山岛等作为海底投石,底播海参、鲍鱼生态增殖渔业区;四是在长山水道两侧建立深水网箱商品鱼基地和人工鱼礁生态渔业区。通过上述4个生态渔业区的建设,可以把长岛8 700平方千米的海域打造成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海岛生态经济区,使海岛渔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已启动《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渤海综合整治规划》,即碧海工程,总投入约500亿元,国家计委计划一期工程拿出10多亿元搞综合治理。县委、县政府应抓住时机,组织精兵强将靠上去抓好这项工作,争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申请建立国家级海岛生态经济示范区,把发展蓝色海岛经济纳入国家碧海工程,争取资金建立国家级海岛生态经济体系,促进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两个创汇基地

一是建设渤海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以海珍品为主导品种的创汇基地。这个商品基地的拳头品种主要是 海参、河豚、鲍鱼、海带、海胆、自然扇贝、虾夷扇贝、魁蚶、江瑶贝等。以海参为例,1986年小黑山岛一年生产干海参2 000千克,按现在市场价,最少也是600万元的产值,南长山的山前村一年生产干海参1 000千克,产值在 300万元以上。这几年"酷渔滥捕",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以底播投石圈养和护养海参为例,笔者算了一笔账,长岛有大小岛屿32个,岛岸线146千米,适合养海参的岛屿潮间带300800米不等,如果按300的潮间带计算,适养面积大约为4 38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放养10 头海参,按成活率60%计,即6头,理论数字为26 280 万头,投大苗增养殖,一年半即可养成成品参,成品鲜海参按4500,为32 850吨,鲜品参50060元计,年产值将超过39亿元。长岛的海参知名度很高,完全可成为水产品中的王牌产品。长岛在海参规模化增养殖方面,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只要认识统一,措施得力,仅海参一个品种即可以形成一个年产值数十亿元的大产业,并能带动育苗业、饲料业、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烟台芝罘区、牟平区、蓬莱市、威海环翠区、乳山市 都尝到了甜头,掀起了养参热潮。此外,虾夷扇贝、鲍鱼、海带等品种,每个品种都可形成一个产业链。建议长岛把海参、虾夷扇贝、鲍鱼等增养殖作为振兴海岛经济的突破口,专门组织班子论证,向省及国家渔业、财政、计委申请建立国家级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等渔业创汇商品基地,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发展。

二是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深水网箱养鱼创汇基地。发展深水网箱是长岛建立名优商品鱼创汇基地的重要出路,也是渔业发展的又一大优势所在。长岛有 得天独厚的深水网箱养鱼的海域优势,长山水道东西的广大海域都适合发展深水网箱养鱼。笔者到欧洲考察期间,对挪威先进的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和丰厚的利润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我国的网箱养鱼发展很快,但深水网箱发展相对缓慢,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养殖品种,深水网箱投资大,养殖品种必须具有高附加值。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北方海域适宜发展深水网箱的最佳品种是河豚。据了解日照河豚育苗已经成功,莱州河豚养殖也成功了。河豚尤其是东方红鳍豚是名贵鱼,日本对这种鱼情有独钟,百吃不厌,市场需求很大。中国高档酒店的潜在市场也很大。最近青岛拟从美国引进两种名优石首鱼种,作为深水网箱养殖主导品种,一个品种叫美国黑姑鱼,一个品种叫斑点海鳟,都是美国名贵经济鱼,生存温度235℃,12为最佳摄食生长水温,生长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从鱼苗到500商品鱼仅需56个月,而且在美国市场价高于红鱼,销路好,创汇价值高。这两种鱼都适合在黄、渤海进行深水网箱养殖,值得密切关注。网箱养殖的发展,可带动苗种繁育和网具绳索加工业的发展。可考虑在东营或滨州建立河豚等苗种繁育基地,达到一定规格后到深水网箱养成。省里同意选择长岛作为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试点,并在启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长岛要尽快拿出深水网箱开发可行性报告,报国家有关部门列为海洋开发课题,争取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深水网箱试验一旦成功,通过国际招商开发,争取510年的时间把长岛建 成北方最大的活鱼创汇商品基地是完全可能的。长岛可和挪威探讨合资办网箱厂,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原网绳厂的设备,通过为发展深水网箱配套服务使其再度发展壮大起来。

3.搞好捕捞业的调

长岛有条件建成渤海地区最大的观光、休闲渔业基地。长岛捕捞业历史悠久,基础条件比较好,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如何把捕捞业调优、调远、调强,需要深入研究、认真地抓一抓,以养殖为主导方向是对的,但不能忽视捕捞,保持一定的捕捞能力,可带动水产加工业、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渔场矛盾突出,捕捞业发展受阻,部分渔船要转产转业,面对这种严峻挑战,长岛要积极主动地调整捕捞结构,争取资金造大船,把部分渔船转向远洋,开辟新的远洋生产领域。要立足海岛资源,大规模海底投石,在海岛周围选择海域建立人工鱼礁增殖区,发展流钓业。捕捞调整的另一个重点是从海岛资源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发观光和休闲渔业资源,把发展观光渔业、休闲渔业作为调整捕捞生产结构的一个重头戏来抓,引导、帮助渔民向 观光渔业、休闲渔业转移。观光、休闲渔业发展潜力很大,不仅是渔业的新出路,而且能够打造成一个海岛经济的大产业。

(二) 发挥海岛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

发展海岛特色旅游,这既是重振海岛雄风的重头戏之一,又是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庙岛、仙岛著称的长岛,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生态人文资源丰富,民俗纯朴独特。整个长岛本身就是一个大盆景。 海岛的自然景观独具意韵,礁、石、滩都巧夺天工,既有海天一色的自然美,又有脍炙人口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统一、独具特色的海岛旅游资源。长岛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是军事要塞、交通枢纽,又是以海上仙山琼阁、海市蜃楼著称的游览避暑胜地。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更是繁荣长岛的切入 点。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长岛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尤其是提高其品味和层次,使其上档次、上水平,打造海岛旅游亮点,显示大自然造物主的独特魅力。这里有个海岛特色旅游如何定位问题,笔者曾在不同场合,尤其是在省长确定到长岛开现场办公会期间,反复陈述宣传一个观点,长岛旅游应高起点规划,定位在建设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海市蜃楼"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