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福建省最大的鲍鱼育苗基地 聆听南日鲍的“成长故事”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7-03 10:17:36 

说起南日岛,不能不提南日鲍。

到了南日岛,也不能不看南日鲍。

南日鲍一个产业创造了16亿元的年产值,一粒鲍鱼敢于叫价168元。

在福建省最大的鲍鱼育苗基地东禹鲍鱼育苗场,我们见证了鲍鱼学龄前成长故事

还未进场,先闻涛声。临海而建的育苗池上方,隔光材料阻断炽热的阳光,为鲍鱼爸爸和鲍鱼妈妈创造了适宜的恋爱环境

育苗场场主杨建忠打开鲍鱼笼,硕大的母鲍让我们惊呼起来:

天哪,一只快半公斤了!

是的,她们是场里的皇后,一只可以产卵几十万颗。杨建忠掰开鲍肉,鲍壳壁上透出墨绿色的光泽,这是鲍鱼的性腺,母的是墨绿色的,公的是白色的。每到鲍鱼催产季节,育苗员都会挑选成熟、饱满的鲍鱼,按照一夫十妻的比例,隔离催产,人工授精。

初生的鲍鱼苗长什么样?我们十分好奇。

杨建忠从育苗池里捞出一块波纹板:这块板上附着2000多颗鲍鱼苗!我们纷纷瞪大眼睛凑到跟前,研究了半天,只看到无数个针尖大小的白点。

这是婴儿期的鲍鱼宝宝,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它有圆圆的肚子,细细的纤毛,像小章鱼。1个多月后,它们会吸附在池底的砖头缝里,一年后长到1.5-2厘米。杨建忠说。

捞起一个鲍鱼笼,往里一摸,两个鲍鱼宝宝变戏法似的出现在杨建忠掌中。它们只有五毛钱硬币大小,一个翠绿,一个黄中透红,快乐地翕动着肢体。

这是幼儿园小班的鲍鱼宝宝,在笼子里再养半年,大的长到四五厘米,相当于幼儿园毕业,可以送到海上读小学去了!杨建忠的比喻让我们忍俊不禁。所谓的海面小学,其实就是浅海浮筏式网箱养殖,直到鲍鱼长大成人,还需要30个月。

我们决定到东岱村,追踪上了小学的南日鲍。蔚蓝色的海面上,白色的网箱群交织成规整的网格,宛如陆地上的阡陌交错。蓝色的渔家小屋散落其中,几百艘泡沫筏穿梭其间。

登上摇摇晃晃的泡沫筏,渔工一拉油门,发动机噗噗噗地响起。航行了大约10分钟,泡沫筏在一个网箱格前停下。凑巧有渔工在给鲍鱼喂料,小伙子捞起鲍鱼笼,用水冲去浮泥,开笼、投料、闭笼,动作娴熟利索。

鲍鱼一天喂几次?喂什么?我们问。

3天一次,饵料是本地出产的新鲜海带、紫菜、龙须菜,都是全天然的,非常干净。网箱主人魏文贵笑着抓起一只鲍鱼,你看,我们外海污染少,饵料讲究,所以南日鲍个个肥满细嫩,味道鲜美,是绿色食品。

今年的行情好吗?

不错,听说每公斤20只的鲍都卖200多元了。现在正是鲍鱼长个的时候,到冬至、春节收成,价格还会往上走。作为岛上最早的一批鲍鱼养殖户,魏文贵黝黑的脸上总是漾满笑。其实,南日并不是鲍鱼的原产区,以前很多本地人都没见过鲍鱼,还管它叫牛眼睛呢!很快,大家便知道这双牛眼睛很娇贵,必须选在不受任何污染的水域养殖。

1998年,村民魏九富从大连引进5万多个鲍鱼苗在岛上养殖。短短3年,30%的渔民都养上了鲍鱼。2003年,技术员林河春用日本盘鲍为父本、大连皱纹盘鲍为母本杂交出南日鲍。如今,南日镇已是国内最主要的鲍鱼养殖产地之一,拥有全国乡镇一级最大规模的浅海浮筏式网箱养殖基地。全镇有4万多人从事和鲍鱼养殖有关的产业,2011年,南日鲍产量6993吨,渔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600多元。

一粒鲍鱼的致富效应有多大?岛上随处可见的农家别墅就是明证。养殖户刘国模3000多平方米的别墅富丽堂皇,光是布满欧式浮雕的围墙就耗资300多万元,恍若一座海边宫殿。20年前我娶亲时,穷得连饭都吃不起,哪里想到有今天?刘国模感慨地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