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 维护海洋权益成热议话题
获奖者兴奋地举起证书 记者 黄冉摄
■ 本报记者 周 超 康明乐
“身居内陆、心系海洋”“海洋海洋,我心飞扬”……随着一支支代表队铿锵有力喊出本队的口号,11月2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厦门电视台演播大厅正式拉开帷幕。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个人赛前6名选手组成的网络一队、网络二队共8支队伍的24名大学生齐聚一堂,通过竞赛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以及当代青年人学习海洋知识、维护海洋权益的热情和决心。
旗开得胜:选手遭遇“下马威”
“1958年,国际社会达成的关于海洋法的4个公约,统称为什么?”
比赛的第一个环节“旗开得胜”刚开始,选手们便遭遇了“下马威”:必须在10秒钟之内从4个选项中选出1个,超过时间则不能得分。
“对不起,回答错误,不能得分。”随着主持人宣布答题结果,满脸期待地看着主持人的兰州大学代表队二号选手顿时露出沮丧的神色,低下了头,旁边的队友见状拍了拍她的肩膀,而观众对此也报以鼓励的掌声。随后,兰州大学代表队二号选手抬起了头,重新投入到了答题环节中。
选手们出色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第一环节过后,8支代表队成绩平分秋色。
过关斩将:六所高校提前“出局”
“当主持人读题之后,各参赛队指派1名队员将答案写在答题版上,同队选手可以商量答题,本环节共设置10道题目,当各参赛队在任意一关闯关失败时,将退出本环节比赛。”进入“过关斩将”环节,各代表队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
“在世界大洋中,周边聚集海港最多的是哪个大洋?”出乎意料的是,第一道题就让各支代表队陷入了“纠结”当中: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等6所大学代表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太平洋,而由个人组成的网络一队和网络二队则选择了大西洋。
“正确答案是——大西洋!”“意外”的结果使得6所高校代表队失去本环节答题资格,比赛在网络一队和网络二队之间继续进行。
之后,随着网络二队在第二道题中因答错被取消答题资格,网络一队以绝对优势进入了下一关的比拼中。
出奇制胜:默契程度是“法宝”
“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是为了哪个国家的什么?”“索马里海盗。”
“出奇制胜”环节要进行猜词,考验的是选手间的默契程度。
来自兰州大学代表队的候强和潘乃青是8支队伍中配合得最默契和完美的选手,钓鱼岛、哥伦布、外婆的澎湖湾等9个词语在短短的时间内都被猜中,兰州大学代表队因此获得了本环节最高分90分,将其他队伍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巅峰对决:维护权益受“追捧”
经过前几个环节的激烈比赛,兰州大学代表队和网络一队成为进入最后环节“巅峰对决”的两支代表队。在该环节中,两队选手围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关键是否就是建设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近年来海洋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建设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保障。”正方选手首先阐明了本方观点。
“海上军事力量的强大很多时候只能增加国家间矛盾,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关键。”反方选手随后反驳道。
随着双方表明了各自的观点和立场,比赛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巧妙的设问,机智的回应,两队之间激烈的辩论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委宣布来自兰州大学的侯强同学获得北极特别奖,四川大学的黄加顺同学获得南极特别奖。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