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转型跨越 打造蓝色经济先行区
山东威海通过延伸海洋产业链条拓宽“蓝色大道”,抢占蓝色产业新高地。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因海得名、凭海而兴,海洋是 威海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优势。威海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骨干城市,位于东北亚经 济圈的核心区域,实施海陆统筹,培育发展蓝色经济的条件极为优越。
2009年以来,威海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目标,着力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蓝色经 济区建设对威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从浅海开发到深海探索,威海通过滨海度假旅游、远洋渔业捕捞、水产加工出口、船舶修护制造、 现代港口物流等产业深化,不断在蓝色经济中掘金。在蓝色经济区获批一年后,威海又通过延伸海洋产业链条拓宽“蓝色大道”,抢占蓝色产业新高地。
近海养殖:“海洋牧场”创收70亿元
25日下午,在威海荣成某水产公司的刺参养殖基地,两千多斤的鲜活刺参刚刚从水里捕捞上岸,就 被装入保险箱,快速运往加工车间。一旁,经过严格挑选、个头相当的参苗迅速被装入养殖箱,投入大海。大约3年后,它们将也将长大成熟,经过加工后送往世界各地。
而这家企业占地1200亩的海洋牧场只是威海市水产养殖的冰山一角。记者了解到,目前,威海全市 海洋牧场达42万亩,养殖产量62万吨,其中名优养殖收入70亿元,占养殖业收入的76%。
今年,威海市大力发展品牌渔业、生态渔业、高效渔业,积极推进名特优品种筏式养殖,名贵鱼类 网箱养殖,鱼贝藻混养、间养与轮养,池塘健康养殖,滩涂贝类精养及海珍品增养殖,还重点实施了寻山集团海洋牧场多营养层次养殖、俚岛海科人工鱼礁增殖产业化开发等一批项目,新增海洋牧场7万亩 。
远洋渔业:2012年水产品产量将达112万吨
蓝润金枪鱼加工基地,拉开了荣成鑫发渔业由远洋捕捞向精深加工转型的序幕,并以5.5亿元总投 资位居荣成一产之首。对威海来说,增上金枪鱼延绳钓船等现代化专业远洋渔船,加强远洋渔业生产管 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拓展国外综合远洋渔业生产,延长远洋渔业产业链条的重要举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威海全市远洋渔船达453艘,其中大洋渔船119艘,预计今年全市水产 品产量达到112万吨,渔业总收入534亿元,渔业经济实力继续领跑全国县级市。
水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山东海产最爱出海赚美金
“去年底投产的一期工程,订单根本做不及,所以今年一开年,二期工程就启动了,现在已经投入 使用了一部分。”25日下午,赤山集团副总裁兼嘉美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洪峰指着正在紧张忙碌 的冷藏加工车间。他笑着说,冷链物流,赚得就是附加值。
近几年,威海市新增食品精深加工及生物技术产业等项目30多个,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 企业265家,其中253家企业通过出口认证资格,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荣获“中国海洋食品名城 ”、“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海洋保健食品开发示范基地”等称号。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俊华介绍说,威海依托重点养殖加工产业带,加快食品精深 加工及冷链物流园区及科技、信息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海产品生产、加工及储藏运输 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
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科技进步助推船舶修造聚集发展
走进威海市石岛重工,移动高38米、单跨36米,最大起吊能力达640吨的重型厂房矗立在记者眼前 ,四溅的电焊火花和一片片分离船体彰显着厂区的忙碌。3年以来,威海新上三星二期、黄海新厂等10 多个修造船项目,引进弘久锻铸、荣川港机等19个配套项目,全市造船能力达到150万载重吨,整船产 量达到60.5万载重吨,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船舶工业聚集区”、“山东省优质船舶制造生产基地”。
王俊华介绍说,蓝色经济区获批以来,威海市以打造北部俚岛湾和南部石岛湾两大修造船聚集区为 目标,进一步优化船舶修造布局,推进修造船业聚集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 加值船型及配套设备制造等。
新能源及配套产业:风电发展将达80万千瓦 核电稳步推进
在荣成,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也彰显出无限活力。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汽车及机械产业“两大集群 ”也不甘示弱,均实现了龙头带动,配套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黄海造船已与荣成辖区内15家上下游企 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先后参股控股了3家企业。如今,威海引进华能、国华、大唐等大集团开发投产 、在建及核准风电装机36万千瓦,规划“十二五”期间风电发展到80万千瓦。在海洋能开发上,国家海 洋技术中心已就海上实验场项目进行前期的踏勘及论证。大唐山东公司的海流能发电项目已完成前期测 流数据收集。
目前,威海坚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稳步发展核能,大力发展风能,积极发展海洋能及生 物质能等,鼓励和引导发展核电、风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支持专业配套园区建设。
滨海旅游休闲度假:“一心两翼”布局打造蓝色旅游
虽然已经错过了旅游的最佳时间,但10月25日,威海市着名景点——刘公岛还是迎来了一批批来自湖南和安徽的游客。威海市游客集散中心的旅游大巴更是不断的向着山东最东端——好运角发出班车。
按照“一心两翼”的旅游总体空间布局,威海市加大现代旅游产品开发,强化旅游品牌建设及营销 ,重点构建好运角旅游度假、石岛旅游休闲度假、好当家天海湾旅游度假和石岛民俗风情旅游等休闲旅游板块。
据介绍,预计今年全市将接待中外游客850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