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战略推动青岛海洋生物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5:52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山东青岛胶南和崂山相关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正从传统的原材料提供转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转型,整个产业链正不断延伸,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打工者变行业引领人

“这是一块10×10厘米的医用敷料,但不同于常见的医用纱布,它是利用我们从海藻中提炼的海洋多糖做成的藻酸盐敷料,每块市场价值在40元左右。”明月海藻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可昌拿着该公司新生产上市的一种医用敷料介绍说,这种敷料用于伤口护理,可快速止血,形成凝胶,并吸收伤口渗出液,同时让伤口保温,利于伤口生长愈合。该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投入小规模生产,现正在建设一条年产500吨的生产线,年底前可建成投产。

另据介绍,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该公司在原有传统的海藻加工基础上,近几年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并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技术合作,进军功能食品、医药生物、医用材料、化妆品、植物营养等新兴领域。“以前我们只是从海藻中提取活性物质卖给客户,现在已经能够自主研发生产高端产品,目前正在做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李可昌说。

在做长产业链中寻找商机

与明月海藻相距不远的聚大洋公司也是一家以海洋生物为主导产业的企业,而且是全国同行业中唯一横跨红藻、褐藻、绿藻、蓝藻四大门类的海藻综合加工企业,主导产品褐藻胶、卡拉胶、琼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记者日前从该公司了解到,他们正在胶南沿海筹建一处3000亩的海藻立体高效养殖生态示范基地,同时配套建设年产4000吨红藻胶的生产线,从而形成从海藻苗种培育、养殖、加工到高值化开发和藻渣综合利用的海藻产业链。“目前我们只生产作为初级原料的海藻胶卖给国内外客户。而且,海藻加工所用的原料80%要从南美进口。随着市场对海藻胶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必然会出现原料缺乏问题。建设海藻养殖基地,就是要实现原料国产化,并形成高水平、高产值、高效益的完整的海藻产业链。”该公司董事长吴仕鹏说。此外,他们还将于明年启动建设海藻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打造海藻加工产学研高端平台。

从深海鳕鱼皮中提炼胶原蛋白的青岛海健堂生物科技公司是当地另一家海洋生物企业。该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有多家做鳕鱼加工的企业,在鳕鱼肉作为食品进入餐饮领域后,鱼皮和骨头以前只能加工饲料,现在我们通过生物酶定向剪切等技术,从鳕鱼皮中提炼出胶原蛋白,目前年产能力1000吨,是国内最大的深海鳕鱼胶原蛋白供应商。”据介绍,下一步该公司还将进入海洋保健品、医用材料等领域。

产业园显现集聚效应

在青岛东海岸,作为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崂山区正在建设占地750亩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1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落户,总投资25亿元。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海洋特征寡糖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海洋特征寡糖的一个类别产品壳寡糖已完成中试,正在办理工业级壳寡糖的生产许可证。据介绍,这种工业级壳寡糖可应用于生物农药、生长调节剂、肥料等,对蔬菜、农作物等具有明显的抗病、增产作用。另外,工业级壳寡糖还可应用于动物饲料,能够有效提升禽鱼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随后,该项目将进入食品级和医药级的壳寡糖研发与生产及其它海洋特征寡糖的标准品制备。

同样位于崂山区的青岛海澳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大企业与大院所“双大合一”的合作成果。该公司总经理史兰戈介绍,公司目前的主导产品是共轭亚油酸(CLA)系列产品,可广泛作为药品、保健品、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在欧洲和北美销量很大。在国内市场,以前缓慢上升的市场需求2009年后出现了直线增长。(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