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蓝色企业集群推动海洋发展战略转型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蓝色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也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顺应这一形势,2012年2月《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蓝色硅谷总规划面积5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总面积443平方公里,占总规划面积的76.9%,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
自规划发布以来,青岛蓝色硅谷建设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蓝办主任任振刚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在已有中船重工七二五所青岛分部、海洋化工研究院海洋涂料科研中试孵化器、国家海洋监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鳌山涉海综合实验基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这五个重点科研项目签订建设协议,目前正在启动建设,目标就是打造蓝色企业总部集群。
“蓝色硅谷将加快推进海洋发展由浅海向深海、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由粗放用海向集约用海的战略转型,将进一步挖掘青岛在海洋科技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地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青岛在山东乃至国家海洋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对蓝色硅谷的意义,任振刚如此解读。
中国的蓝色硅谷落户青岛并不意外。据介绍,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中国同类人才的30%。此外,青岛承担了中国国家“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荣获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50%。青岛培育出了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且环境优美,具备了优良的蓝色硅谷建设环境。
按照发布的规划来看,蓝色硅谷建设实施“一区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中国蓝色硅谷的核心区,南起崂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温泉镇沿滨海公路区域。“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在核心区内重点规划建设三个功能区,包括科技创新驱动区、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关联。规划中的蓝色硅谷的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涵盖了海洋生物、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海洋可再生资源与环保、海洋仪器仪表及海洋装备等目前国际上最新领域。
据任振刚介绍,蓝色硅谷核心区将成为中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今年要启动的就是核心区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网络、能源、水源、市政设施、信息化等五大建设工程,使核心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尽快凸显形象。”
他说,未来发展中,中国蓝色硅谷被定位为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将引领海洋革命新浪潮。此外,蓝色硅谷将打造与半岛城市群、青岛主城区的快速通道;构建布局合理、运行稳定、选择多元的电源电网体系,逐步实现天然气管线全覆盖;水源建设方面,挖掘本地水源,引进客水资源,适时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厂。
任振刚表示,中国的蓝色硅谷正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心态,面向世界,整合全球资源,吸引汇集国内外涉蓝高端研发机构、企业和高端人才。(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