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逾千亿元“跨境” 为企业提高利润20亿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6:09 

山东省青岛市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跨境人民币业务自2010年6月正式启动。试点以来,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总规模已达1160亿元,相比外币平均可为企业节省约2%的费用,据推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累计为青岛市试点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0亿元。

目前青岛市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已覆盖全部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所有涉外企业在进出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交易以及境外直接投资、外商来华投资、境外借款、境外项目贷款等跨境资本交易中均可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相当于为企业提高2%利润率

“我们这次22亿元境外人民币融资,就为公司节约财务成本、汇兑费用1.97亿元人民币,今后公司计划将设备进口和外方股东利润汇出等业务全部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在谈到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时,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纪涛这样告诉记者。

用人民币做跨境业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前锁定成本和收益,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换汇或融资成本。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考虑汇兑成本、人民币升值、境外融资成本等不同因素,根据进口、出口、投融资等不同业务情况计算,采用人民币结算相比外币平均可为企业节省约2%的费用,也就是说,仅此一项就可以帮助提高企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据此推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累计为我市试点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0亿元。”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推进”

作为一项新政策和新业务,我市跨境人民币业务经历了一个从 “被动接受”到“主动推进”的过程,这完全得益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新政试点两年来,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先后建立了重点企业、大宗商品和大项目联系服务制度,对重点业务进行跟踪服务。

青岛海信国际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建民告诉记者,“因为一直都是外汇结算,我们一开始对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是心存顾虑,后来在人行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试着做了几笔业务,马上感觉到了政策的实惠和便利。随着对政策和业务操作的熟悉,我们慢慢把业务在全集团推开,现在进口、出口大部分业务都是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累计业务量已超过70亿元,节约成本也过亿元。”

人民币成为青岛外贸第二大结算货币

人民币跨境业务试点两年来,实现了银企双赢的政策效果。目前我市银行机构已有31家分行级机构具备了业务办理资格,其中29家开办了业务。不仅海尔、海信、益佳、莱钢、青啤等大型涉外企业迅速启动业务,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目前我市有此类业务的企业数量达1200家,累计办理业务金额1160亿元,境外结算地域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69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受欢迎程度,还体现在投融资领域,前9个月我市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达84.2亿元,同比增长63%。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市对外贸易和投融资第二大结算货币,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