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国际海洋城:产城融合的蓝色新城

来源:齐鲁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6:09 

山东日照国际海洋城,是日照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指示、立足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中外合作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海洋特色园区。

日照国际海洋城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国家重点开发的沿海经济带与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泛黄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区的结合部。规划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5公里,拥有滩涂、湿地、沙滩等多种海岸环境,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美。

战略提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战略。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此后,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

日照市委、市政府敏感认识到,这是加快发展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虽然日照抓住了改革开放第一波大潮,因港立市,但开港已二十多年的港口经济怎样转型升级?更远更蓝的“以港兴市”路在何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为日照弯道超越、转型升级打开了一扇全新大门。基于对战略机遇的充分把握和现实形势的分析研究,日照市率先提出开发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的战略性构想,把目标定为建设一个蓝色经济试验区,打造全新海洋经济发展增长极。2009年11月,日照市组团赴新加坡就日照海洋城项目进行专题推介和对接。11月28日,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14次会议在济南召开,日照国际海洋城被列入经贸理事会重点推进的工作计划,引起新加坡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日照国际海洋城作为中外合作项目列入其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家战略具有强大号召力,随之配套出台的系列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优惠举措,将会集结、调动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日照国际海洋城列入国家战略,无疑是占据了发展至高点。

2012年6月27日,在日照国际海洋城开发建设启动大会上,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对建设海洋城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日照国际海洋城作为山东省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重大战略项目,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及深化山东—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产城融合新园区等方面,肩负着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职责。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建设,有利于探索海陆统筹发展新模式,为我国沿海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有利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深化沿海开放战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日照日照市委、市政府认为,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大机遇下,只要高起点、前瞻性地作出一流的规划,就一定能迅速崛起为蓝色经济的重要集聚区。为此,把规划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几经对比,邀请了国际一流规划设计机构新加坡盛邦国际咨询公司,编制国际海洋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

按照规划,日照国际海洋城选址于日照滨海地带的中部,规划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海岸线16.5公里,起步区控制在6.6平方公里。日照市提出了要以“国际水准、海洋特色、产城融合”为发展愿景,体现“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的发展理念,努力将国际海洋城打造成为日照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引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先导区、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生态宜业宜居蓝色新区。

在规划整体架构方面,依托国际海洋城本身资源特色,整合现有山、河、海、湿地等资源,实现过去、现在到未来的联接过渡,引领从陆域经济发展向海陆一体发展的转变,形成“两心一岛十组团”的规划结构。

在功能分区方面,依据国际海洋城生态敏感度和生态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保护协调关系,以及国际海洋城自身的发展定位,确定了近海发展带、临海生活带、都市发展带、加工制造物流带四大功能分区。

在交通规划布局方面,统筹对外交通和区内交通,规划形成两环五纵的城市交通性干道网络,实现交通性主干道与外围的快速道路以及铁路站货运编组、机场联接,同时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及国际海洋城内部快速公共交通系统、陆地到人工岛游览线。

在城市设计方面,根据“三新”指标,结合新加坡“邻里单元”的理念,形成符合国际海洋城示范要求的社区模式。根据不同的规模等级设置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社区居民在不大于500米的半径内,能够满足日常医疗、文化体育、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各项需求。这样的结构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沿主要道路设置了综合管沟,大量采用有海洋特色的新能源、新技术,鼓励海水冲厕、海水源热泵、海水淡化等技术的使用,对于各类设施和管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

在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按照规划,在国际海洋城,从住宅到办公场所,每300米就会有一座公交站牌、步行或单车专用道、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每500米又能走到一座鸟语花香的公园,这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条件。这一被新加坡实践证明的先进城建理念,将有助于国际海洋城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让城市与产业经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