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航母之路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6:44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百废待兴、内忧外患的形势,毛泽东深刻意识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1953年2月,毛泽东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之后,他在一次中央军委的扩大会议上强调说,我们必须大搞造船业,建设“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随后,中央军委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船舶工业8年建设计划,此计划的第二步就是建造航空母舰。不过,该计划的实施在一系列现实问题的阻碍下变得举步维艰。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将经济建设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尽管当时没有马上提出建造航母的计划,但为日后建造航母打下了基础。1980年,中国开始与英国接触,计划从英国购买42级驱逐舰,并引进技术,改造中国自己的051级驱逐舰。42级驱逐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之一,如果中国能够购进这一驱逐舰,对海军战斗力会有极大的提升。但是,英国人提出了让中国难以承受的高昂价格,同时也拒绝进行技术转让,这项购买计划最终宣告失败。这次经历,让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军事现代化。只有自主研制出先进的驱逐舰,具备了现代化的造船能力,中国的航母计划才能够有所依托。

1983年,邓小平断定:“还是自己搞放心,不会被卡脖子。”之后,我国相继研发成功了“江湖III”级护卫舰、“江卫”级护卫舰、“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等。此时,中国的航母计划虽然依旧停留在图纸上,但圆梦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上世纪90年代,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推动下,中国的航母计划进入了具有实质意义的预研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航母,之后在广州将其拆解,这是中国海军科研人员第一次认真细致地了解航母的结构。

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时,“瓦良格”号航母已由苏联军方建造完成了68%。1998年,澳门的一家公司买下了“瓦良格”号。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牵引下,“瓦良格”号驶离黑海造船厂,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程。经过4年的周折,终于在2002年3月3日抵达中国大连港。此时的“瓦良格”号只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钢铁空壳:所有武器、电子系统均已拆除或者破坏。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的30万吨级船坞,开始了艰难漫长的大改装。

2012年9月25日,经过7年多的改装,“瓦良格”以全新的姿态被正式交付中国海军,被命名为“辽宁”舰,“辽宁”舰的入列实现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梦,也让中国步入世界上少数拥有航母的国家行列。自1988年下水至今,“瓦良格”号已经历整整24年的风风雨雨,其间的艰辛坎坷仿佛是中国数十年航母梦的真实写照。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