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韩喜球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6:47 

还是盛夏的时候,晒黑了的韩喜球从印度洋科考归来,迎接她的是当选十八大代表的喜讯。作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韩喜球这些年已经获得了不少荣誉——中国大洋科考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席科学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此次当选十八大代表,让她感到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

在西南印度洋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实现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从浙江台州农村小姑娘到地质学博士,从普通海洋科研人员到中国大洋科考史上首位女首席科学家,这一路走来,背后是韩喜球超乎寻常的的努力。

1993年,学了7年陆地地质的韩喜球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1998年,她考上了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短短3年半时间里拿到了博士学位,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2年,韩喜球作为访问学者远赴德国,2005年学成归国。

学成归来的韩喜球,赶上了我国海洋事业大发展的好时候。2005年,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首次横跨三大洋作环球科考,拉开了我国全面寻找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序幕。韩喜球在该航次的太平洋航段和印度洋航段中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也正是这次实战经历,让韩喜球深深爱上了蓝色的海洋。

2007年的大洋第19航次考察成为韩喜球的丰收航次。在第二航段,她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期间,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发现了海底热液活动区,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并填补了国际上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海底“黑烟囱”的空白。之后,韩喜球又作为第三航段的首席科学家,发现了4个热液活动异常区,并获得了大量调查资料和来自洋壳甚至地幔的岩矿样品。

“她工作起来特别拼命”“她工作起来特别拼命,和平时文弱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韩喜球的博士生王叶剑回忆起与她一起工作的情景十分感慨,“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女子。”

大洋第21航次考察第7航段即将结束的时候,身为首席科学家的韩喜球指挥科考船来到新探测到的热液异常区,计划实施最后一次的电视抓斗取样。“大洋一号”颠簸着到达了工作区,甲板作业组在狂风恶浪略有歇息的时候下放电视抓斗,可电视抓斗还没有着底,大海又咆哮起来。

当时,许多科考队员包括操船二副都觉得头晕目眩,可韩喜球志在必得,手握对讲机,和船长一起坐镇驾驶台,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海底地形变化情况,一边及时提醒绞车操作人员操作抓斗;一边根据所观察到的海底景象判断海底热液喷口的可能位置,指挥船舶的航向。

就这样整整7个多小时,韩喜球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并成功利用电视抓斗抓到了金属硫化物矿石样品。那一刻,她如孩子般飞奔到深拖实验室,与队员们一起欢呼雀跃。

足迹遍布六大洲海洋科学调查的辛苦让很多女性望而却步,但韩喜球却乐此不疲,在海浪扑打和波涛汹涌中实现着青春的价值。她说:“出海的确很辛苦,但通过出海考察,我们能欣赏到城市里欣赏不到的风景,能观察到数千米深海底的景象,能采集到来自地球深部的岩石样品。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能够穿越地球历史空间,洞察地球内部奥秘,发现海底资源,那是一份多么有趣的工作。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2012年的大洋第24航次考察中,韩喜球在经常有索马里海盗出没的西北印度洋海域调查了近2个月,测量海底地形,采集环境数据……如今,她的足迹已踏遍六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去过东海、南海、地中海、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

多年的一线出海经历不仅没有让韩喜球厌倦枯燥的出海生活,反而炼就了她坚毅果敢、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更激发了她的团队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巨大热情。海洋二所的大洋科考团队近年来不断壮大,年轻的科学家纷纷投身大洋事业,他们团结、坚强、拼搏,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大洋的壮歌,传承着一代代二所人的奉献精神。

在得知自己当选十八大代表后,韩喜球谦虚地表示,自己在党代表中是一名新兵,参会更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作为海洋科学工作者,自己将把关注点着重放在海洋科研环境方面和女性科学家身上,发出基层科研工作者的声音。作为一名母亲,自己也会对教育问题重点关注。

今秋,韩喜球将带着海洋系统党员的心声走进党代会神圣的殿堂,开始她作为党代表的履职之路,承担起一份全新的责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