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预警报准确度高 防灾减灾工作得力有成效
每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我国抗台防汛的主要时期。今年自7月28日开始,7天内3个台风接连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双台风“苏拉”“达维”分别登陆福建和江苏后,台风“海葵”也以强台风强度登陆浙江。受3个台风影响,我国南至广东,北至辽宁沿海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海洋灾害损失,海洋防灾减灾形势严峻。
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根据局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先后派出3个工作组检查海洋观测预报系统运行情况,协助当地海洋部门做好海洋观测预报和灾害防御工作,并开展海洋灾害调查。
其中,台风“苏拉”“达维”影响期间,两个工作组分别赶赴福建省福州市、福鼎市、宁德市,上海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山东省日照市等地开展灾害应对工作,同时进行灾情调查。
台风“海葵”灾害发生后,工作组排除种种困难,于深夜先于其他部委第一个到达台风登陆现场浙江省象山县,进行灾害调查。之后,工作组根据现场需要再分成两个调查组,先后赶赴浙江省宁波市、舟山市、台州市、温州市等地,了解海洋灾害损失情况。
应急观测工作24小时不停 海洋灾害预警报准确度高
沿海各海洋站(点)在台风来临前已安排专人对观测系统、传输系统、供电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进行检查,并对相关观测基础设施进行加固;各海洋站在灾害应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影响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录像,实现了海洋站和台站管理部门对观测资料的多级实时监控,尽最大可能确保数据获取率。
在“海葵”登陆期间,强台风造成当地电信部门通信线路故障、观测设施受损、观测仪器设备受损等状况,东海区海洋观测系统有部分站点发生短时故障或破坏。东海分局的工作人员不畏困难,于台风影响期间紧急抢修,最终使一半以上的故障得到了及时排除,恢复正常观测;对于短期内无法修复的故障,他们则采用人工观测或人工传输的方式,保证了海洋观测系统完整、稳定、安全运行。
3次海洋灾害应急期间,国家海洋预报台先后发布了“苏拉”风暴潮橙色、海浪红色预警,“达维”风暴潮橙色、海浪橙色预警以及“海葵”风暴潮红色、海浪红色预警。
根据工作组的现场调查,除“海葵”风暴潮预警受台风预报路径、移速等方面的预报误差的影响,最大风暴增水没有叠加在天文高潮位上,实际预警级别为橙色外,其他风暴潮、海浪预警级别与实况一致。
渔船安全保障系统发挥作用 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在海洋灾害应急期间,国家海洋局充分发挥全国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的作用,3次台风来袭期间,渔船保障系统运行良好,有效保证了渔船安全,得到多方的充分肯定。
据预报减灾司司长王锋介绍,该系统于今年开始试运行,可实时接收全国的渔船定位信息,通过24小时值班和业务监控,将海洋灾害影响地区的海洋警报信息及时发给渔船,保证所有渔船回港避风。
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海洋灾害预警报发布及时,渔船安全保障系统有效运行,地方政府应对措施得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主要损失为渔业养殖,渔船损失相对较小,在建渔港部分受损。
此外,调查组还先后前往田湾核电、宁德核电、三门核电进行海洋灾害调查。调查发现,田湾核电站未受明显影响,宁德和三门核电站未发生人员伤亡、工程实体及设备损坏事件,工程现场各子项目工程及大型机械和设备也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