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集中集约用海支撑蓝色经济区新空间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9:35 

集中集约用海,是山东省首创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用海新模式,其核心是实行“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占用最少的岸线和海域资源,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新园区,体现了用海方式的根本转变和海洋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

2007年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中集约用海的路子,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形成了集中集约用海理念,按照海陆统筹的原则,鼓励集中、限制分散,实行面上保护、点上适度开发,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全省选划了“九大十小”集中用海区域,作为服务保障“蓝黄”两区建设的最重要载体和抓手,纳入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

目前,山东省已有6个片区区域用海规划获国家局批复实施,规划总面积106.05平方公里。另有3个区域用海规划上报国家局待批,4个区域用海规划通过了省级预审。集中集约用海实现了海域岸线的高效集约利用,解决了沿海经济发展的空间问题,在沿海形成了文登南海、龙口湾、丁字湾等一批新的经济新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山东经济发展的布局结构。

近年来,山东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首要任务,努力探索集中集约用海新路子,大力推进用海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我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避免在实施集中集约用海过程中各地各行其是,盲目无序,我省加强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集中集约用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推进,实现配套联动。一是海域使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联动。加快修编《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为集中集约用海提供支持;编制《山东省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提出“五色岸段”划分法,即用赤、橙、黄、绿、蓝五色,分别标示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渔业开发岸段,目前已形成阶段性成果。二是海洋专业与相关专业协调联动。要求规划编制和审议不仅要有海洋学科专家,还必须根据不同集中集约用海区的功能定位特点,吸收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相关产业规划以及地震、气象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三是海洋综合管理各个环节协调联动。海域、环保、海监、渔业、海洋咨询等相关处室单位实现工作同步推进,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布局,优化设计。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优质项目向集中集约用海区集中,提高海域使用效率。对纳入集中集约用海区的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海指标,优先安排省重点和国家重点项目,享受海域使用金减免等鼓励政策,支持海洋经济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区形成,促进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优化用海平面设计,全省规划建设的9大集中集约用海区基本上均采取离岸人工岛设计,如龙口湾在平面布局上,委托新加坡裕廊国际工程(苏州)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规划方案,从一开始顺岸填海,到一个人工岛,再到两个人工岛,最后到20个人工岛;填海面积从80平方公里压缩到47平方公里,既保护了自然岸线,又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是调整岸线生产力布局、探索新的空间架构、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的战略举措,是促进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现实体现。(王仁堂 李振青 李剑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