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蓝黄“两区”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崛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分别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积极推进实施两大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经济,在全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上走到了前列,为实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其中,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两区”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规划》赋予的重要任务。两年来,山东准确把握“两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重点突破,集群发展,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着力培育10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以培育优势产业为重点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品牌化做优第一产业。蓝色经济区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创建全国重要的出口海产品安全养殖区,目前已建成明波水产、黄海水产等省级以上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71家、总面积48万亩。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建成了东方海洋国家级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寻山国家级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好当家全国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引进培育了大西洋鲑、斑点鳟鲑、鲆鲽鳎等一批优良品种。黄三角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高效生态农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区共建成绿色种植业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185个,30万亩的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乐陵百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基地、高青10万头山东黑牛繁育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区内共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5家、其中国家级17家;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已建成登海种业、农兴种业等省级以上良种繁育科技平台15家,新品种繁育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培育了寿光蔬菜、沾化冬枣、山东黑牛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知名品牌。二是高端化推进第二产业。蓝色经济区重点培育了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等5大产业,初步建成了29家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目前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海洋化工、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制造水平和产量全国领先,溴素产量占全国的90%,海洋药物的种类和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黄三角着力培育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已建成全国重要的东营石油装备制造、莱州汽车零部件、滨州轻纺产业等7家特色工业基地。石油装备产值占到全国的43%,山东科瑞陆地9000米石油勘探装备技术水平全球第一,山东金麒麟汽车刹车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魏桥纺织产品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三是科技化提升第三产业。以信息化和科技化改造提升第三产业,着重培育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培育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乐陵(义乌)国际商贸物流园、博兴京博物流等现代化物流基地,建成了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设立了山东海运公司并投入运营;启动建设了黄三角优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示范工程,保障了黄三角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和食品质量安全。大力打造海洋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投资46亿元的港中旅海泉湾、20亿元的青岛华强嘉年华、20亿元的烟台渔人码头项目建成开业,黄河口湿地公园、东营天鹅湖综合开发项目、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初具规模。建设了民生银行海洋渔业金融中心,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以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为抓手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
蓝黄“两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调度和推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在用地用海、政策、资金等方面倾斜支持,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建成投产了潍柴大功率船用柴油发动机、东营沃飞飞利浦3D裸眼电视、泰山体育、山东黑牛产业化基地等一批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重大项目。青岛中皓生物公司的组织工程人眼角膜项目,开创了海洋生物材料应用于人体器官重建领域的先河,预计2014年可实现产业化,最大年产能力50万-60万枚人工角膜。华澳游艇是国内首家国际顶级铝合金船舶生产企业,是亚洲第一个有能力生产50米以上超级游艇的制造商。青岛明月海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生产基地,在海藻使用量和海藻酸钠、藻酸丙二醇酯等主导产品产量上稳居世界第一。中澳集团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肉鸭专业生产企业,肉鸭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球同行业前列,首创的“公司+标准化农场+农户”的订单式发展经验入选为联合国扶贫开发案例。
以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
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培育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产业特色园,重点加强政策、资金的扶持。蓝色经济区已培育形成37家初具规模优势的特色产业园。青岛海西湾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已进驻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等重点企业10家,2011年实现海洋业务收入154亿元。威海石岛冷链物流园已进驻大型骨干企业57家,2011年实现海洋业务收入131亿元。潍坊滨海开发区特色海洋化工产业园重点引进海洋化工产业链项目、大型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目前已有中海油、中化集团等81个项目进驻,2011年实现海洋业务收入265亿元。黄三角已培育形成主营收入过50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19家,目前已进驻企业3500多家。黄三角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获科技部批准建设;东营胜利工业园已建设成为全国产业集中度最高、行业科技水平领先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邹平韩店现代生命生物工程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油生产和出口基地;乐陵泰山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器材生产基地之一。
以特色功能板块为依托
打造“两区”发展新亮点
蓝色经济区集中力量推进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和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四区三园”。青岛西海岸海洋经济新区新引进过亿元大项目38个;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累计完成配套面积294平方公里,新引进项目130个,总投资533亿元;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金山港区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总投资500亿元的龙湖滨海生态城、总投资260亿元的养马岛整体开发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德生态园已引进青岛德国中心及体验馆、德国郝斯特工业园等20个新兴产业项目;日照国际海洋城建设加快推进,将建成全国第一个中新合作的海洋经济园区。黄三角积极推进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建设,努力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截至目前,四大临港产业区已进驻中海油、海科、华泰、万达等企业1206家。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