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从娃娃抓起 青岛全国首设小学海教课程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1:25 
海洋教育从娃娃抓起青岛全国首设小学海教课程

青岛市实验小学学生正在课堂上阅读海洋教育教材。而青岛是全国首个在小学阶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

2010年和2011年,海洋出版社与深圳互通调查机构 、中国民意调查网合作,针对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状况,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大区域的18个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国民海洋知识的来源主要依赖大众传媒,培养海洋意识最为有效的海洋教育课程长期缺失,这使得我国民众在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识方面较为落后。

2011年,青岛市先行一步,将海洋教育纳入小学课程,并专门编写了海洋教材,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阶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就目前来看,这种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的海洋教育,对于在学生中进行海洋知识的普及和海洋意识的培养,的确大有裨益。不过,而今多数城市的教育部门仍没有把海洋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之中。

海洋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但路还很长。

“现在孩子的思维很活跃,接受新知识又快,小时候学习的海洋知识可能会记一辈子,就和生活常识一样。”

一节海盐制备课

“石头里也有盐!”一位小男生坐在下面大声喊着。

讲台上的老师不置可否,笑着说:“咱们课后再探究。”

这是在青岛市实验小学9月21日上午一节普通的海洋教育课上出现的场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海盐制备。

课后 ,这堂课的老师王爽坦承,她也不知道石头里到底有没有盐,因此回去还得查资料,“教这个课考验我的知识储备和备课的细致程度。”

饶是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但在上课时,王爽还是难免被学生的问题问倒。“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和生活经验都太丰富了,教这门课很多时候是和他们一起学习的过程。”

王爽老师的这堂课,一开始就用幻灯片在屏幕上打出了日本地震后各地抢盐风潮的照片。“孩子们,他们为什么抢盐啊?”

同学们意见似乎很一致,多数都说是怕核辐射污染了食盐。王爽接下来就讲了食盐的来源,“除了海盐之外,还有井盐、矿盐、池盐等,海盐并非是食盐的主要来源。抢盐主要是因为大家对食盐的来源不了解。”

四十多分钟的课程,除了讲解盐场的分布等知识外,王爽还给学生放了海盐制备整个过程的视频。从蒸发池到结晶池,最后海水只剩下粗盐。整个过程,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知道盐的制作过程。

这节课的高潮出现在最后,学生们看完关于盐用途的一个小视频后,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异想天开地探讨哪里有盐。从窗上的玻璃到手中的课本,盐似乎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无处不在。“橡胶里也有盐”、“课桌里也有盐”,以至于到最后,一名学生大声喊“石头里也有盐”。

“盐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可以制成纯碱、盐酸之类的,是化学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王爽总结道。

坐在记者旁边的李佳翼同学一直听得津津有味,经常举手起来回答问题。“可喜欢上这个课了”,她告诉记者,这个课有意思而且不用考试。

如此有意思的课源于青岛市两年前开始开设的海洋教育课程。

九成受访者不知海洋国土面积

青岛开设海洋教育课的初衷,与国民的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识亟待提高不无关系。

这些日子,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的石云龙发现,停车场里停着的许多车上都贴了几乎相同的车贴,车贴上“保卫钓鱼岛”五个大字非常醒目,并印有中国地图或钓鱼岛的形状。他也特意买了一张类似的贴纸,贴在了自己的苹果手机背面。

石云龙虽然上过大学,但对于东海之中这个不足5平方公里的小岛知之甚少。不常看新闻的他,只知道现在中国最火的事件就是“保卫钓鱼岛”。但为什么要保卫那个小岛?他语焉不详。“好像有什么经济区吧,具体我也不知道,反正这个岛能带来不少好处。”

就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识而言,石云龙的水平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国人的对海洋认知水平。

2010年和2011年,海洋出版社与深圳互通调查机构、中国民意调查网合作,针对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状况,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大区域的18个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国民对海洋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对海洋科学的基本认识,国民的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识亟待提高。

当提及海洋时,33.3%的受访者首先想到了海洋里丰富的生物种类,28.2%的人想到了美丽的沿海风光,还有26.4%的人想到了丰富的海底资源,只有10.9%的人想到海洋灾害。

在受访者中,知道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只占10.7%;知道我国海岸线总长大约18000公里的只有13% 。知道我国500平方米以上岛屿有6000多个的只有10.5%;对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概念能正确理解的分别只有5.4%、4.0%、4.2%;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了解不多。只有16.7% 的受访者准确知道地球上海洋的覆盖面积为71%。

2010年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地大物博,且保持和睦的邻国关系为我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尤为重要,争夺一些偏远、无人居住、开发难度大的小岛意义不大。”受访者中对这一问题持中立及赞同态度的人数超过6成,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于海洋国土的保护意识总体比较淡薄。

而在2011年的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海上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所占的分量是必不可少的,不赞同为保持和睦的邻国关系而放弃偏远、无人居住、开发难度大的小岛,而应当维护这些岛屿的权益。63.5%的受访者对“花费精力维护一些偏远小岛的权益得不偿失”的观点持反对态度,表示赞同的仅占14.4%。

这说明,国民的海洋意识有所提高。

青岛全国首设小学海教课程

如何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从娃娃抓起不失为正确策略之一。

从2011年开始,青岛市就在1年级至6年级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每两周上一节课,每学期上9节课,青岛市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阶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

为此,市教育局还联合青岛出版集团编写了我国首套体系完整的小学海洋教育教材——《蓝色的家园》。该教材已通过山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查,正式列为山东省地方教材。海洋教育教材由市政府统一采购,免费发放给学生循环使用。

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王蔚负责海洋教育,在她看来,海洋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现在孩子的思维很活跃,接受新知识又快,小时候学习的海洋知识可能会记一辈子,就和生活常识一样。”

而且,她觉得,海洋教育课除了教授学生们一些海洋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海洋意识。“我们这代从小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海洋教育,以前说我们国家的领土都是960万平方公里,谁会想到还有300万海洋国土呢?”

谈起海洋意识,青岛二十三中副校长王岩林打开了话匣子。作为青岛市海洋教育实验学校,青岛二十三中自2010年就已经开展海洋教育了。

王岩林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学校的海洋教育:蓝色大使、《海风》校刊、沿海徒步活动……虽然有许多活动,但在他看来,这不是最重要的。“活动哪个学校都能搞,但这种海洋教育的氛围却要很长时间的营造。”

今年国庆的大合唱,该学校给各个班定的主题就是海洋方面的爱国歌曲 。说到海洋方面的歌,记者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王岩林却已经脱口而出:“《大海啊,故乡》、《海军军歌》、《军港之夜》,这样的歌曲很多咧!”

在二十三中的教学楼里,不经意间就会在某面墙或者某个拐角的地方,看到贴着的海洋知识。甚至在上楼的楼梯上,都有一些海洋的常识。每个班的黑板上,都有海洋知识的展板,两周会换一次。

海洋教育,路还很长

另外,二十三中还要求每个班里都会选出一名蓝色大使,在平常或开班会的时候,蓝色大使就会给大家讲海洋知识课。比如,蓝色大使苏春溪同学会找一些奇形怪状的鱼的照片,然后制成幻灯片让大家猜名字,谁猜得最接近还有小礼物。这样的问答形式,使得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很高,“但猜对的情况很少。”

而八年级三班的张艺帆、李佳琳等同学还曾经在假期里做过海洋意识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同样让人失望。“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海洋日,知道的不过百分之二十多。至于海洋国土的面积,知道的人更少。”

不过,王岩林告诉记者,学生从小生活在这种海洋教育的氛围中,才会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海洋意识来,“润物细无声嘛!”

但海洋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2010和2011两年的调查结果,现在,“新闻报道”是受访者获取海洋知识最重要的形式,尤其是灾难性报道、海洋争端等更能引起民众的注意。

而作为国民海洋意识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数最高的一个,海洋教育无疑是提高人们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识的最好手段。2010年,大众对于海洋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大学设置海洋类选修课的支持率分别达到 88.%和85.7%。2011年,近66%的人认为中小学课程有必要增加海洋乡土知识。

但现在,多数城市的教育部门并没有把海洋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之中。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上,系统介绍海洋知识的章节很少。“像大洋地形之类的专门介绍海洋的章节,在高考中几乎不属于考点,我们也不会展开来仔细讲。”一位高中老师如是告诉记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