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战略:经济文化大省的历史选择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3:42 

海洋财富网消息:作为经济和文化资源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成就引人瞩目。经过上世纪80年代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为代表的山东农村“黄金发展期”,继而从90年代起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抓大放小”战略,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组,培育重点企业集团,农业一路领路,工业“群象”并立,三产快速跟进,山东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由贫穷落后向繁荣昌盛的跨越。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山东应有何新作为?2007年6月召开的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2008年3月9日上午,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山东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发展进程中,一定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和现实紧迫工作抓实抓好。7月20日,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时,进一步要求我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取得新进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取得新成绩。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归结起来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7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把握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山东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为山东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善弈者谋势”。过去的5年,是我省人均生产总值由近3000美元向6000美元攀升的时期,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阶段。其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但人均占有水平较低,不断壮大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努力提升人均水平仍是主要任务;资源比较丰富,但产业结构偏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紧迫;工业总量居全国前列,但农业所占比重偏高,农村人口较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这些阶段性特征,成为我省实施强省战略的基本依据。

所谓“强省”,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看来,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强劲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省份。具体到山东,应将战略定位确立为联结京津冀和长三角,依托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陆海统筹、率先科学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经济总量稳居全国三甲,但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只居全国七八位左右,人均财政支出排在全国20位后,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发展方式较粗放、能源消耗和排放总量较大、经济结构层次不够高、服务业比重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另一方面,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尚不够发达,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仍艰巨繁重。强省战略的提出与推进,恰逢其时,任重道远。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一个创新战略,需要创新思维和举措。为此,我省提出“一线三点”的工作思路,即以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点定位,强化多点支撑,实施重点带动,努力创造山东发展的新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全国前面。(记者 齐淮东 廉卫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