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 支持"蓝黄"发展
近年来,我市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转方式调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重点区域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等为改革重点,围绕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关系,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围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围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为推进我市黄蓝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体制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积极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和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境外投资监管水平,建立全市境外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和防控机制。积极推进服务业改革,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服务水平。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建立农村产权流转长效机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加快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化力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推进水利体制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地方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开展民间融资规范引导试点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健康发展。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市县联动,全面启动政府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巩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实施重点教育工程,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力争创建国家级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东营分院,大力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加强与鲁信高新等创投机构合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研究编制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规范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现有审批事项,探索建立绩效考评结果问责机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逐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考核评价、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和宣传教育等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制定完善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等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围绕重点区域建设深化改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利津加快科学发展,研究制定支持利津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在土地、财政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在税收政策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落实部省合作协议,出台东营市黄蓝经济区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搞好农村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制定实施海洋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市发展改革委)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