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苔处理产业化“步履艰辛”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5:29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浒苔潮频频来袭,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阻塞航道。浒苔在海中腐烂繁殖时需消耗大量氧气,散发出恶臭,对海底生物和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2008年奥运会前夕,规模空前的浒苔潮袭击了山东沿海,青岛等地有关部门出动万余人,打捞浒苔百万吨之多,最终才保证了奥运会帆船赛的顺利进行。眼下,浒苔再次来袭,不由使人重新关注起如何让这一海洋灾害“变废为宝”,探索海洋副产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秦松从2008年起就开始了对浒苔的研究,次年,浒苔热裂解制取生物油工艺研制成功,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据介绍,运用该工艺,生物油产率可达53%,但前提是浒苔必须去除水分。
秦松告诉记者,浒苔这种生物含水量特别高,几乎90%都是水分,去除掉其中的杂质和水分后,浒苔就可以作为提炼生物油的原料了。
根据秦松的介绍,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以2008年那场浒苔潮为例,上百万吨的浒苔,在去除水分后约有10万吨原料。再以生物油产率53%计算,如果把当年打捞上来的浒苔全部用于提炼生物油,那么就能产出5万多吨的生物油,其中蕴藏的经济价值还是非常可观的。
转化生物油技术已获专利
那被人们视作灾难的浒苔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了生物油的呢?海岸带研究所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中是这样介绍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油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浒苔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工艺。
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浒苔碾碎、干燥、粉碎后置于裂解反应器中裂解,裂解产物经过冷却后,热解气体中的可凝性组分,也就是生物油进入液相;同时分别回收气体和固相,裂解温度为500℃-600℃。
浒苔在裂解反应器中500℃-600℃温度范围内的停留时间为1秒;本发明生物质转化率可达90%;生物油产率可达53%,采用此工艺得到浒苔液体生物油,为浒苔的利用找到了很好的途径,也产生了一种优良能源。
秦松介绍,2008年出现大范围浒苔潮后,他所在的研究所接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发出的紧急研究命题,要求对浒苔的特性及应用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国内其他一些科研院所也都展开了对浒苔的研究,其中上海复旦大学通过水热液化工艺,也成功将浒苔转化为了生物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那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浒苔面条、饲料、肥料等产品也相继研制成功,并迅速被推向市场。甚至有的研究机构以浒苔为原料,还制造出了附加值更高的化工产品。
专家观点
原料不足,难规模化生产
生物油为脂肪酸、酚类、酯类、酮类等化合物组成的化合物,可以作为低级燃料直接燃烧,也可以经过进一步精制得到不同级别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或化工产品。
既然浒苔浑身是宝,又蕴藏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浒苔来了,很多人应该高兴地排队去捞才对,为何还会谈“浒”色变呢?秦松介绍说,这主要是由于原料难以充足供应导致的。
曲刚是烟台一家海产品加工厂的经理,2009年,他通过朋友介绍得知有一种技术可以将浒苔变为生物油,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好,于是他便又了投产这一项目的想法。但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后发现,虽然浒苔这一生物繁殖速度非常快,但其季节性很强,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原料供应难以保障。此外,即使是在特定季节大范围来袭,量也足够得大,但加工起来的成本也很高,仅是打捞、清洗、脱水晾干的成本每吨差不多就要1000多元,而且还要前期投资上设备,前思后想最终还是放弃了最初的想法。
曲刚的选择还算理智,但有一些企业就没这么走运了。2008年,青岛的一家海产品公司看中了浒苔的市场潜力,并研制生产出浒苔面条,还在生产设备、技术和产品外观方面申请了专利。但由于浒苔面条与别的面条不同,其必须冷藏保持,室温20摄氏度左右保质期不超过两周,所以企业和超市都面临销售环节的难题。再加上这家企业忽视了浒苔原料是否能充足供应的问题,在生产了第一批约3000箱之后,浒苔面条便停产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