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特别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中国发展历史的高度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在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地位。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最近十年进入了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的任务涵盖多个层面。这一任务与我们社会主 义 现 代 化 的 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紧紧相依,要求我们以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文明和社会上和谐作为奋斗的方向。
一、7·23讲话是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工作的进军令
发展的现实表明,当前的改革进入了深水期,必须要推进改革的方式和重点由基层推动向顶层设计转变。与此同时,在各个重要领域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原本担当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出口拉动作用逐渐转向以内需提振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开放要不要继续坚持和怎么坚持等成为了外向型经济所面临的疑问和困惑。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次讲话就是对这一现实的积极回应,是新时期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工作的进军令。改革虽已历经30多年,但绝不能放松放弃,而要进一步抓紧抓实。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地位,提出“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此,要积极响应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工作的进军令,全国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推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
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解放思想则始终是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和全民族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为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既要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又要更加着力解放思想和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在前,才能干在前,进而才能走在前。只要不断以思想的解放和发展的创新,勇于突破改革惰性和路径依赖,改革和开放持续推进中的“深水区的顽石”就会迎刃而解,我们的发展也会迎来持续的创新和有力的推动。
作为一个地处改革与开放前沿的城市,青岛在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现蓝色跨越、建设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的战略使命。思想解放是青岛工作抢抓一流的关键。深圳、苏州、杭州等南方城市的经验表明:一切工作只有想在前,才能干在前,进而才能走在前。要取得发展上的突破和战略地位的提升,不仅需要通过思想再解放达到思想境界上的醒脑聚气,更要全面提升自身的发展意愿与领导发展的能力。需要习惯于持续性的解放思想,习惯于以思想的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为此,全市上下要在今年上半年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把思想解放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尊重实际、干在实处。要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与青岛市率先科学发展、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的实际需求的差距,不囿于以往的经验和成绩,不照搬别人的做法,打破我们思想上的自满自足和“绿树红瓦”情结,重实干、讲实效,以一流的业绩服务争创一流蓝色经济龙头城市的实践。另一方面崇尚求真,超越求变。思想解放的目的在于目标,更在于过程,要自觉地在与国内外先进地区比较中学习经验、查找不足、分析问题、捕捉机遇和找准定位,以引领蓝色经济区发展、追赶标杆城市的气魄增强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推进青岛率先实现蓝色跨越
抢抓自贸区机遇,以改革与开放引领率先跨越。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战略意义突出。
自由贸易区(FTA)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是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式。中日韩自贸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其建立有助于区内成员国降低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经济收益,有利于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对优化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加快国际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集聚国际创新要素、发挥各国优势、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各国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据测算,会拉动我国GDP增长0.5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增长速度会因此提升4.43和6.32个百分点。目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5月13日,中日韩投资协定在三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于北京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的签署在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是中日韩三国在经济领域制定的第一个制度性、框架性法律文件,其重要意义在于首次从国家层面的互信体制机制角度为中日韩自贸区经济上的进一步、深层次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青岛抢占中日韩自贸区发展先机意义重大。一方面将为青岛产业升级创造良机,而区域内传统的海洋、商贸、家电、农业等优势产业将从中受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青岛与日韩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规模,为推动和深化与日韩全方位合作提供重大潜在发展机遇。自贸区的贸易创造效益和贸易转移效应有助于大大降低日韩企业 “走进来”和青岛企业走向日韩的成本,将对青岛与日韩的贸易和产业合作起到直接而巨大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城市产业更快、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将有利于将青岛塑造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新前沿城市。对于百年青岛来说,对外开放,一直是最大的城市特色和优势所在。当前,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青岛一个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机遇,成为日韩合作的桥头堡和示范区则意味着青岛具有了开放新前沿的机遇。每一次开放的前沿城市都成就了中国城市经济的新领航者,深圳和上海均不例外。此次开放的机遇远大于前两者,完全有可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青岛,一个率先科学发展、蓝色领军城市的青岛。
在具体角色的扮演上,青岛可以承担三大功能。首先,成为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窗口地区。在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家倡议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在国家已经明确我省作为中日韩 “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基础上,山东省政府拟把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作为蓝色经济区的开放先导概念进行规划,支持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先行启动区。这意味着在青岛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的窗口地区的设想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山东省两个层面的支持,自然成为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所要扮演的首要角色。其次,成为三国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基地。青岛市是我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在力争建设山东半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大背景下,提升与日韩经贸合作层次也显得理所应当。所以,以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为契机,为三国扩大投资合作创造稳定、公平、便利的环境,促进三国经济融合既是对温总理在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所提出深化合作建议的具体落实,也是青岛结合自身机遇和使命应该承担的第二个角色。第三,成为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青岛在中日韩经济圈中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城市。打造成跨境的国际化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国际航运中心是发挥青岛面向日韩、服务三北地缘优势的必然出路,也是发挥青岛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功能优势、建设面向日韩开放最前沿城市的科学选择。
以保税经济创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面向日韩,建立国家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从绝大多数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成功案例看,大都遵循着以下五个规律:一是功能由低端商品集散向高端增值型服务演进;二是内容由最终产品为主逐渐向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为重点进行演进;三是主体由简单贸易企业向大型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的参与转变;四是网络由实体向虚拟化、平台化延展;五是枢纽方式由单一港口向多港集成发展。立足上述规律,结合青岛城市和贸易中心发展现状,试点的整体思路应该选择以西海岸经济新区为主要载体,以南北联动提升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港区规模和辐射力为抓手,以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和完善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为突破,建设面向日韩、辐射东北亚为特色的网络化全球主要贸易中心关键节点。在发展方式上,则综合世界贸易中心的建设模式和青岛实际,选择腹地型贸易中心建设与发展模式,同时发挥好转口贸易功能。切实发挥腹地型世界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兼具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心双重功能的优势,依托国内广阔的腹地和市场、完整而发达的产业体系,形成连接国际国内市场“两个扇面”的世界级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同时,积极挖掘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批复等开展转口贸易的重要依托资源和条件,大力发挥转口贸易功能。
推动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
与世界知名的自由贸易港相比,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开放程度、功能拓展、管理体制、服务质量、产城融合等方面面临诸多制约,与自由贸易港的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港区结合以及开放的层次更高、带动辐射力更强的特点还存在差距。依托青岛保税港区,形成高度透明、市场化运作、与国际完全接轨的自由贸易港区,用好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等于拥有了面向日韩乃至东北亚对外开放的制高点,等于拥有了为青岛产业升级转型、区域率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条件。为此,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程,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和国家开放战略倾斜,争取依托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甩挂滚装航线建设成为中日韩区域合作的陆海联运试点城市,创造条件开展自由贸易港区试点,为最终建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探索经验、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争取建立董家口保税港区。争取享受前湾保税港区的各类优惠政策,着力与前湾保税港区加强合作、联动发展,进一步做大贸易规模,同时推进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港区成为自由贸易港试点。
以改革的先行先试争取国际经济科技合作。
创新载体,合作建设日韩产业园。青岛已成为日韩投资的集中区,其中,韩资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化工、钢铁、纺织、机械、建材等领域,日资企业的生产领域主要分布在电子、纺织、食品机械等领域。从上述投资看,青岛与日韩具备合作的经济基础和良好条件,在自贸区的语境下,期望通过创建园区、搭建平台来深化与日韩的经贸合作既具可行性也具必要性。未来,青岛要以建设中日韩产业合作基地为抓手,突出加强海洋经济,体现青岛港口优势,引进韩国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日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运输等领域的高端项目,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要依托中日韩十城市签署的《青岛宣言》,加强与日韩在绿色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信息网络等领域的合作,重点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基地;要利用青岛在家电电子和农业等产业上的优势,加强与日韩在工业标准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推进与日韩在物流、旅游、医疗等服务业上的合作。
开放合作,强化硅谷自主创新优势。创新合作是为追求更大程度的科技创新耦合效应、提升自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学习过程。一方面通过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合作,将蓝色硅谷建成国家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为此首先要深化青岛市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合作,推进其他驻青科研院所在海洋科技特色研究领域瞄准世界一流继续做大做强,多方合作共同打造全国海洋科教基地;另一方面,要依托合作,将蓝色硅谷打造成为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链接平台。特别要放眼国际,链接全球海洋技术、人才、资本。沿着提炼需求拓展渠道掌握资源协作网络供需对接技术落地的路径,推动跨国技术、成果、人才等科技资源向蓝色硅谷核心区转移聚集。建议科技部支持蓝色硅谷建立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在继续深化青岛原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青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术研发的全球地位。建议设立国家海洋领域的 “千人计划”,定向支持蓝色硅谷吸引世界一流的若干科学家来蓝色硅谷开展合作,联合成立世界级的海洋研究所、引进一批海洋产业国际知名实验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