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聘请10位渔民担任赤潮监测员

来源:浙江科技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9:07 

“我平时一般都在小鹅冠、草鞋婆屿等附近捕鱼,如果发现周边海域出现赤潮现象,我就会用专用水壶灌取水样送检,并及时反馈给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来自健跳的杨登会是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聘请的10位赤潮监测志愿者之一。

8月23日,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为杨登会等10位来自全县各地的普通渔民颁发聘书,并对他们进行了赤潮监测基础知识培训,成立赤潮监测志愿者队伍。此次聘请的赤潮监测志愿者均长期从事一线生产,他们对赤潮等现象比较熟悉,可说是海洋“嗅辨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赤潮等海水环境变化情况,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以便通知有关部门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三门是我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海洋生态环境对养殖业发展至关重要,但随着沿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海洋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日益显现。部分近岸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实施蓝色屏障行动,开展海洋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迫在眉睫。

杨登会告诉笔者,志愿者们除了自己收集赤潮等有关信息外,还发动了身边的渔民。“我们还依靠其他捕鱼的村民帮忙观察海水情况。他们一发现问题就会及时跟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为什么要成立赤潮监测志愿者队伍?三门县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副站长潘清清介绍说:“作为三门县唯一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他们总共只有7位工作人员,但要监测约481.7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洋环境情况,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不到两人,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水环境污染情况,通过志愿监测队伍的建立,监测的实时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实际上,这只是三门县蓝色屏障行动中一个视角,蓝色屏障行动将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涉海工程环境监管、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生态屏障区建设四个方面重点推进,以恢复海洋生态功能,全面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介绍,到2015年,三门将基本完成全县沿岸陆域污染整治,海洋渔业资源和重点区域海洋生态体系得到初步修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