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闸蟹市场竞争白热化 蟹热背后有三问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9:58 

秋风起,蟹脚痒。临近中秋,又是阳澄湖大闸蟹上市之时。2012年,青岛的大闸蟹市场风起云涌,颇不宁静:商家之斗,真假之斗,价格之斗,“蟹斗”空前白热化 ;养殖之谜,身世之谜,暴利之谜,“谜团”层出不穷。一只小小的大闸蟹,一“蟹”千里,过江横行,撬动了青岛的节日经济,撬开了岛城食客的钱包,却吃得太不明白,太多疑惑。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大闸蟹”系列报道,本报记者将深入市场、渠道、源头、湖区、幕后等环节,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探索。

一条燕儿岛路十几家大闸蟹

“今年的燕儿岛路,真变成了阳澄湖大闸蟹一条街了!”29日,苏州阳澄湖宝盛大闸蟹青岛专卖店总经理吴庆生感慨道,这其中还夹杂着些许不安。据了解,今年青岛的大闸蟹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局,10多家来自苏州、上海等地的新蟹商蜂拥而至,蟹都汇、蟹王阁、阿庆嫂、蟹之王、百蟹汇、湖鑫舫等大大小小的牌子令人眼花缭乱,“阳澄湖大闸蟹专售”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29日上午,记者沿着燕儿岛路从宁夏路口走到江西路口,这段不算长的路上,标榜“阳澄湖大闸蟹专卖”的门头有近10家,其中最近的两个门店相距还不到50,另有两个不同品牌的专卖店直接门对门,“叫板”的架势显而易见。在10多家专卖店中,除了宝盛、阳中是原有门头外,阿庆嫂、蟹天蟹地、百蟹汇等都是最近一个月内开的。

记者向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核实数据发现,去年协会授权的青岛专卖店共有 12处,今年看来,这个数字最起码要翻一番。

2006年的时候,整条燕儿岛路上只有我一家店,没想到今年一下子就来这么多。”吴庆生是青岛第一个做大闸蟹生意的商户,2004年在登州路38号开起了青岛第一家阳澄湖蟹专卖店,2006年第二个门头在燕儿岛路47号开张,也是燕儿岛路上的第一家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到了2011年,燕儿岛路上的大闸蟹专卖店已经达到了五六家。今年新蟹商大举进军青岛,纷纷看好了燕儿岛路,圈地、租房、开门头,连胡同里的小店都算上,总共有10多家专卖店。

外来和尚念新经,不入协会不戴防伪扣

“来青岛的打算,两年前就有了。”刘杰是新进蟹商之一,6月份到青岛,在云霄路租下门头,代理蟹都汇大闸蟹,也是这批新进“军团”中声势最大的一个。他告诉记者,蟹都汇是2007年在上海注册的公司,今年在全国 70个城市广开门店,其中青岛就开了3家门头。

按照青岛本地老商户的售蟹模式,先加入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取得授权许可,从阳澄湖运来戴着防伪锁扣的大闸蟹销售。而刘杰这个“外来和尚”却完全不是这种销售模式,“我们总公司不是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会员,所售的大闸蟹也不戴阳澄湖的防伪锁扣。”据记者所知,凡是未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授权的,一律不允许叫卖“阳澄湖大闸蟹”,否则视为假冒侵权。在刘杰的专卖店里记者看到,门头确实只字不提“阳澄湖”,口号一致为“蟹都汇大闸蟹”。

那么,刘杰所说的“不入协会不戴防伪扣”,蟹子又是从哪里来呢?“我们从全国各地的淡水湖收蟹,有专门的探蟹人员,有严格的收蟹标准,从蟹苗选种到养殖、收购全程跟湖区签订合作合同,湖区负责养,我们负责销,收上的大闸蟹品质规格都很高。”刘杰介绍说。

说起为什么不入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刘杰向记者透露,其实曾经想过入会,却很快放弃。“阳澄湖大闸蟹名声太大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到处都是,总公司跟行业协会交涉过,但协会要求的方式是,出水的阳澄湖大闸蟹都要戴‘戒指’,也就是防伪锁扣,可是戴上一个戒指就一定保证是真的吗?阳澄湖产量有限,市场又太混乱,防伪都能造假,蟹子的真假靠一个戒指是保证不了的,干脆就不入会不戴戒指,打自己的品牌。”刘杰解释说。

除了蟹都汇,蟹天蟹地也是以“打品牌”的方式亮相青岛,其余蟹王阁、阿庆嫂则依然走协会模式。

“哪里有钱大闸蟹就往哪里爬”

不管何种销售模式,10多个新蟹商,一股脑儿扎进青岛市场,不光青岛本地的老商户感到不可思议,市民也连问“为什么”:青岛是一个靠海的城市,光海鲜就吃不完,淡水里长大的大闸蟹为啥纷纷往咱青岛“爬”呢?

“阳澄湖大闸蟹牌子响,价格高,属于高端消费,说白了,哪里有钱就往哪里爬。”刘杰一语中的。另一家新进蟹商“阿庆嫂”的山东总代理孙晓丽对此表示赞同,“整个山东市场,论消费能力,除了济南就是青岛,商家自然都愿意往有钱的地方开店,市场空间大嘛。”孙晓丽是青岛人,在烟台做了多年大闸蟹生意,尝到市场甜头之后,今年决定把专卖店铺到青岛,就开在燕儿岛路上。

“青岛人不差钱 、认牌子,可不是我们商家想当然的,而是有实际数据的。”采访中,刘杰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货单,是2011年他收的青岛订货单,总价值为 50余万元。“去年还没在青岛开店,就有 50多万元的订单,这说明大闸蟹在青岛的供应量有缺口,缺口就是市场啊,这样的诱惑任何一个商家也不会放过。”刘杰称。

苟大卫 青岛人2005年起经营大闸蟹

僧多粥少,老商户“压力山大”

自从2004年阳澄湖大闸蟹在青岛市场上销售,蟹商之争,从来就没消停过。截至2011年,阳澄湖蟹在青岛的专卖店有10多处,经销商绝大多数都是青岛人。面对新进的10多家新蟹商,本地老商户可谓是“内忧外患”。8292005年开始代理“莲花岛”阳澄湖大闸蟹的苟大卫接受采访时连连叹气,直呼今年真是“压力山大”。

“阳澄湖大闸蟹一年就卖几个月,青岛市场的盘子就那么大,这么多商家抢食,僧多粥少啊。”苟大卫称,为防止被新进蟹商抢市场,他从7月份就开始动手维护老客户,好不容易谈下了80多个酒店,却都不同意付现款,一拖再拖。“商户一多就得竞争,一竞争就成了买方市场,你不同意拖欠,别的商家就抢,为了保住市场,只能一再让步,今年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压力太大了。”苟大卫焦灼又无奈地表示。

阳中牌阳澄湖蟹青岛经销商吴望凯同样如临大敌,“干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这么紧张过,离开湖还一个月呢,各家各户卖蟹券就已经卖疯了。”吴望凯告诉记者,今年岛城的“蟹斗”不光参战阵容扩大,还提前开打,为了拉拢客户,“纸螃蟹”从8月中旬就漫天飞了,“往年是开捕前半个月才开售蟹券。”

吴庆生 青岛人2004年起经营大闸蟹手握230亩养殖场,“土著”蟹商沉得住气

“新蟹商扎堆抢市场,影响是肯定的,但老商户也有老商户的优势。”在岛城大闸蟹市场上,吴庆生的名号是数一数二的,由于入行早,他在苏州阳澄湖镇包了230亩水面,成立了青岛人在阳澄湖上的养殖场,每年出产10万阳澄湖蟹专供青岛市场。在一片“狼来了”的呼声中,凭借这230亩的养殖水域,吴庆生倒是很沉得住气。

“干了这么多年,老客户认的是质量,只要蟹子是真的,外来商户再多也不怕。”吴庆生告诉记者,他观察发现,新进蟹商都在包装上做起了文章,礼券、蟹盒都极致精美,“但是有一点,只要未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授权,只要没有防伪标志,绝对不可能是阳澄湖大闸蟹。”吴庆生分析说,阳澄湖大闸蟹每年全湖的产量仅有2200吨左右,光协会会员就供不应求,协会外市场更无法保真。

采访中,吴庆生透露,新进蟹商中,有两家直接把专卖店开在了他的门头旁边,“竞争激烈都是看得到的,但凭借老客户加养殖场,青岛本土的蟹商还是有势力跟新蟹商死磕的。”

新蟹商开张,遭同行探底

坐地户抱团,对头变战友

新蟹商入青抢食,老商户如临大敌,岛城“蟹斗”今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状态。蟹都汇大闸蟹青岛地区负责人刘杰告诉记者,这个周起,店里已经开始对外销售蟹券了,每天都接到大量的询价电话,但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电话是同行来探底。

“真正要买蟹子的消费者问价,和同行对手来问价的语气是不一样的,做这么多年生意,一听就听得出来,这个竟争有多激烈,已经可见一斑了。”刘杰说,由于对青岛市场不熟悉,客户市场欠缺,做起来也有压力,“也只能从蟹子质量、服务上一点点做起了。”

29日,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发现,面对竞争,几家青岛本土蟹商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从老死不相往来的对头,变成了坐在一起发牢骚的战友。

“你看这广告,来势汹汹啊。”29日上午,燕儿岛路上两家相距不远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两个老板聚在一起对着新进蟹商铺天盖地的广告摇头。

其中一位老板偷偷告诉记者,这是近两年来 ,两人第一次坐下来说话,抱怨生意难做,各自叹气,互求安慰。可见,新老蟹商的高压竞争之下,市场格局暗生变化,死对头之间竟然也有了难兄难弟的感觉。

市民:斗得好!越斗越便宜

市场:小贩淘汰,大户转型

面对蜂拥而至的新蟹商和白热化的“蟹斗”,市民倒是充满期待。“最好能像家电价格大战那样,商家斗得凶,价格降下来,咱也能少掏腰包多尝鲜。”市民鲍先生表示,消费者最关心的,一是价格,二是真假,而阳澄湖蟹价格一直高得离谱,花上百元吃只大闸蟹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消费得起的,“就该让商家斗一斗,商家越斗大闸蟹卖得越便宜。”

记者采访中发现,新蟹商的进青价格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走高端礼品路线,价格依然高高在上,但是蟹子的规格和包装明显高于往年;另一部分是走平民路线,35以下的蟹子售价降低。

“打青岛市场前早做好了准备 ,现在家庭收入都高了,中秋节买几只大闸蟹回家给孩子老人尝鲜的越来越多,低端市场大有潜力。”阿庆嫂阳澄湖蟹代理商孙晓丽称。“价格肯定会降,因为供货方多了,新商户惯用低价占领市场,这样一来,高价大闸蟹的市场销量必然紧缩 ,今年的大闸蟹会更加家常化。”青岛一家大型商超的负责人预测称。

“这么一斗,青岛原有的市场格局要大变,小商小贩首先被淘汰。”“宝盛”阳澄湖蟹总经理吴庆生称,在青岛做大闸蟹生意的除了几处正规专卖店外,还有不少小商小贩,每年大闸蟹上市的季节靠倒卖外湖蟹子,向酒店、单位供货谋利。新蟹商进青后,最容易先到手的市场正是这些小商贩的客户。

本土大商户的危机感也不小,开始提前抽身绸缪转型。“去年就获得消息,知道今年竞争肯定很惨烈,大闸蟹是个季节性特别强的买卖,一年最长干5个月,随着来青岛抢钱的商家越来越多,必须得转型。”代理“莲花岛”阳澄湖蟹的苟大卫向记者透露,今年他已经酝酿不再只单一做阳澄湖大闸蟹,而是新上了高端海参、新疆特产、外贸出口食品等多种礼品,“阳澄湖蟹只是礼品市场的一部分,有多元化的礼品商品支撑,这样抗市场风险能力能强一些。”

跟苟大卫同样转型的,还有蟹商吴望凯,他今年开始从代理大闸蟹商品,转型给大闸蟹代理商提供市场。

一问:

青岛谁是吃蟹人?

一只符合上市规格标准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身段小的要50元,肉满膏肥的顶级蟹要上百元,凭借“高贵”的身价和有限的产量,阳澄湖蟹被称为“舌尖上的奢侈品”。可即便如此,每年仍有大量的青岛人紧盯阳澄湖蟹的开捕,一旦上市,瞬间抢空,供不应求,一订再订,难怪引得众多新蟹商闻着“钱味”纷纷进驻青岛来开店“抢钱”。

青岛究竟谁是吃蟹人?一位来自南方的阳澄湖大闸蟹代理商向记者提供了一部分客户单,这些客户出手阔绰,一次购蟹都在成百上千只。究其社会背景,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单位购买,二是房地产商,三是私营老板。

“买大闸蟹的不吃大闸蟹”,这在大闸蟹行业是心照不宣的规则。由于阳澄湖蟹都在中秋节上市,而中秋、春节是中国人默认的两大“礼尚往来”之节,于是阳澄湖大闸蟹就成了维护人际关系的礼品。

“中国人好面子,好东西都是送人的,自己在家吃咸菜都行,但送礼就得送贵的。”这位代理商说,“面子”通常是靠品牌和价格来体现的,所以大闸蟹的价格越贵越受欢迎。

二问

青岛人认海货,也认大闸蟹?

“宁肯三天不吃肉,不能一天没海货”,青岛人认海鲜,而大闸蟹是淡水生物,许多市民对其口味并不认可。“爬”到滨海城市里来跟海鲜“叫板”,大闸蟹到底能撑得住吗?

一家新进蟹商坦言,比起济南、莱芜、济宁等山东城市,青岛海鲜市场的压力确实不能回避,“不过好在大闸蟹上市时间短,只在中秋节前后好吃。青岛人虽然离不开海鲜,可天天都吃海鲜,过节的时候也愿意换换口味,尝个新鲜。”

最后,这位蟹商同样谈到送礼,“海鲜就是青岛人的家常菜,送礼肯定拿不出手,也不是什么稀罕吃食,阳澄湖大闸蟹就不一样了,稀罕,新鲜,有面子,所以不愁卖。就算再不爱吃,相信也没人会收了礼再扔出来。”

三问

大闸蟹凭啥一年比一年红?

阳澄湖大闸蟹在全国走红,主要得益于阳澄湖的自然条件。而阳澄湖大闸蟹在青岛走红,则更多的是人为因素。据本土老商户介绍,2004年的时候,阳澄湖大闸蟹在青岛并不受欢迎,当时既没有门头专卖店,也没有协会授权许可,更谈不上零售,最多是往酒店、市场供应。大闸蟹真正被岛城市民熟知,是从2007年开始。

“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的门头在街头一开张,岛城市民才对这只青背、白肚、全爪、黄毛的淡水螃蟹有了深刻印象。然而,青岛人能辨别阳澄湖大闸蟹真假的并不多,微山湖、黄河口等北方湖蟹便趁机改名换姓,冒充“阳澄湖大闸蟹”。由此,一场商家之间的“真假之争”在2008年至2010年激烈开打,为了证明自己是“真身”,商家开始广泛地打广告、做宣传,这么一吆喝,“蟹中之王”的阳澄湖大闸蟹在青岛一下子红了,不少有钱人认准了它的稀缺和名气,愿意掏钱购买,并且成了送礼的首选。

要说上海人爱吃大闸蟹,那是真正喜欢蟹的味道和吃蟹的乐趣,可是青岛人购买大闸蟹,还真不是为了享口福,更多的是为了面子。商家瞅准消费者的心理,顺势就把阳澄湖大闸蟹包装成高端礼品,价格高,供量少,包装美,每年不等大闸蟹上市,就印出蟹票,并把“过中秋送蟹票”传播给市场,使得阳澄湖大闸蟹一年比一年抢手,一年比一年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