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劲吹"正蓝旗"-日照涛雒镇的发展辩证法
绿是蓝的“底色”
涛雒镇工业基础较好,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产业群体。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2.4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7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10%和10.2%。
蓝色,与绿色共生才有生命力。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建设,首先强调的就是绿色,高效。涛雒镇保存并优化了自身固有的“绿色”,以打造“生态宜居精品城镇”为目标,着眼保护性开发,发展生态湿地旅游、挖掘文化资源,推进丁肇中祖居、金沙滩浴场、天台山太阳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海、山、文”和谐一体的绿色旅游文化。
同时,立足鱼米之乡之优势,涛雒镇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完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生态大米生产基地和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新发展茶园500亩、黄桃500亩、蔬菜保护地栽培800亩。加速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打响了“涛雒大米”、“涛雒芹菜”等绿色农业品牌,当地的“下元青茶”已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此外,该镇开工建设了总投资3130万元的巨峰河下游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了20余处小型水利设施,加强了对土地资源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眼前利益”也是群众利益
今年,日照市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一次次迎来大规模的“村民参观团”,他们大多来自涛雒镇。
一直以来,很多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群众一时的“不理解”,村民的“眼前利益”,似乎常常是可以暂时“搁置”的问题。而涛雒镇则事无巨细,想方设法提前化解,及时解决。 为让各级干部群众直观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涛雒镇从今年年初开始,组织辖区内村两委成员、党员及群众代表分批到日照市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参观,共计上万人次。
与些同时,涛雒镇提前筹划“村民”变“市民”后的就业问题。利用国际海洋城建设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为村民创造就业创业机会。今年上半年涛雒镇仅镇驻地新增个体工商业户200余户。涛雒镇还免费对村民进行专业技工培训,免费介绍工作。今年仅电焊工的培训人数就将达到630人。越来越多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海水浴场管理员、纪念馆导游、商铺业主,技术工人。
民生保障方面,镇财政积极筹款1600多万元,用于民政优抚对象、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补助。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证参合率、参保率达到100%。
别人的机遇也是自己的机遇
划归国际海洋城后,在有的人看来,涛雒镇现在是为国际海洋城扛活,好处并不多。
针对这一“认识”,镇党委书记胡明乐告诉记者,日照国际海洋城是山东——新加坡经贸理事会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已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和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是日照蓝色经济发展新一轮热潮的“正蓝旗”,对涛雒镇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关键是如何把握。
日照国际海洋城的建立,进一步扩展提升了涛雒镇招商引资的视野与档次。以物流业为例,涛雒镇专门划分了临港物流园区和临钢物流园区。临港物流以LG港信、德通物流、百通物流等重点项目为主导,形成了以港口为端点、公路为联结、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现代临港物流体系。临钢物流园区指向性更加明显、直接,短时间内便显现出极强的集聚效应。
配合海洋城的规划实施,该镇筛选引进海洋生物和海洋食品加工等高科技工业,瞄准“财源型、科技型”项目,开辟高科技蓝色工业片区,海洋科技孵化中心、膜产品生产基地等8个大项目已经在海洋城启动建设大会上签约,计划总投资77.6亿元。
一批投资强度大、资源消耗少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如投资1.2亿元的海小子食品项目、投资1.58亿元的鱼骨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手续,正在有序推进。今年上半年,还有投资8.8亿元的贝尔特海洋生物产业园、投资5亿元的物宝工业园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同时还有一批投资强度大、资源消耗低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如投资3.1亿元的日瑞物流项目和投资3亿元的地正食用糖项目,投资5亿元的物宝工业园应声而来。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