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做足准备 抢滩中日韩自由贸易示范区

来源:威海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12:11 

现状

威韩贸易投资合作基础深厚

日前,世界500强“韩国乐天”携旗下乐天百货、乐天玛特和乐天影院决定全线入驻威高广场。这一世界百货翘楚再次在威海迈出增资发展步伐。

总投资3.4亿美元的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总投资3980万美元的三星电子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总投资8800万美元的威海三进船业有限公司……威海人耳熟能详的韩资企业在我市随处可见。

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威海的外商投资中,有40%以上来自韩国,30%以上外贸进出口贸易与韩国有关。

韩国是威海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威海现存韩资企业1159家,实际到账韩资存量16.3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42.9%,韩资利用主要集中在造船、电子、机械、服装、轻工等行业。

韩国是威海第一大贸易市场。2011年,全市共有1710家企业与韩国有贸易往来,进出口额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3%;今年17月份,全市与韩国贸易额30.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0.3%

此外,韩国一直是威海主要的海外劳务市场,201217月份,对韩外派劳务312人,增长43.1%

截至目前,我市在韩国设立投资项目10个,涉及交通运输、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加工、纺织服装、电子科技研发、物流等多个行业。

优势

对接自贸区,威海优势明显

“威海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先试区非常有优势。”省商务厅副厅长孙建波在21日召开的中韩自贸区促进地方合作座谈会上表示。

如其所说。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威海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地缘、交通、产业、文化优势。

1990年,金桥轮的开通,架起了威韩交流的“金桥”。随着双方交流合作的开展,我市目前已开通至韩国的海上航线10条,每周有23个航班,是中韩海上航线密度最大的城市。同时开通了至韩国空中航线2条,每周有25个航班。今年,韩国瓮津郡白翎岛至荣成龙眼港的高速渡轮航线也将开通,该航线全程约190公里,是荣成至韩国仁川、平泽、群山之后的第四条航线,高速渡轮运行时间将只需要3小时……经过20余年发展,威海与韩国之间已形成便利的立体交通网,逐步发展成以威海港为核心,海陆空资源统筹发展、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城市。

一衣带水的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使威海与韩国的“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

目前,威海已成功“牵手”韩国仁川等城市,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且,威海和韩国企业在对方投资置业,实现了“同城待遇”。比如,在威海,韩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同等享受蓝色经济区财税、投融资、土地利用、海域海岛等方面扶持政策;韩资企业可申请使用蓝色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威海,还是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最佳平台。

日前,在乳山市的纺织染整工业园内,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印染、柔软、拉幅……立足区位优势和纺织服装产业的良好基础,乳山市相关部门为韩国染纺企业量身打造了占地6平方公里、山东境内唯一的高档面料纺织染整特色园区。目前,已有12个单体投资过千万美元、以高档面料为主的韩国纺织染整企业入住该工业园,10个投资过千万美元的韩资项目正在准备和建设中。

这是韩资在我市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中一片蓬勃发展的海域,威海拥有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木工机械、地毯等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加工基地等优势,威海根据自己的特点全力搭建的相关制造业及其农副产品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日渐成熟。

伴随双方频繁的经贸往来,威海与韩国文化互相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数字显示,目前,大约有3万多韩国人在威海学习、工作、生活,去年来威海旅游的韩国人接近30万人次。韩国商贸城、韩国一条街等相继建成,各色韩国食品超市、韩货商店、韩餐馆等随处可见。

“威海每年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在很多游客心中,购买韩国商品是他们来威海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中韩自贸区促进地方合作座谈会上,市领导表示,威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将为双方提供新机遇。

“目前,韩国急需进行产业转移,摆脱狭小国内市场的制约,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将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再造科学发展新优势作为转型跨越的重要动力之一,从威海自身发展看,也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市场,正契合这一大势。”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行动

做足准备,抢抓先机

7月初,受市政府邀请,韩国仁川市厅企划政策辅佐官李光洙来到威海,商讨威海与仁川建立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等相关事宜。

7月30,一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专题讲座在市委党校成功举行。全市400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了中日韩合作现状、自由贸易区理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战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展,以及威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这是威海抢滩中日韩自贸区的一个侧影。为了抢抓先机,我市积极行动,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

从政策模式上,保税区最接近“自贸区”,先行先试方面优势不可比拟。当前,我市确定在文登规划建设一处综合保税区,目前,项目立项等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核,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据了解,综合保税区具有开放程度高、优惠政策多、监管便利等优势,对出口加工、仓储物流、软件服务外包、装备制造等类型企业有较强吸引力。这一举措成为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突破点,更成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探索。

采访中,不少人表示,虽然威海保税综合区并不是最早的,但其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却是得天独厚的,在今后掘金日韩中,可以获得更多便利与认可。

不仅如此,早在201012月,全国首个陆海汽车货物运输项目在威海港正式开通。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是2006年中日韩三国交通部长级会议确定的12项重点行动计划合作项目之一,其目的是促进三国间便利运输,推动东北亚运输和物流合作,进一步密切三国经贸关系。

6月7,中韩陆海联运推介大会在我市举行,其目的就是加快中韩自贸区建设的速度,促进中韩企业实现合作共赢,扩大中韩陆海联运的社会影响力。

据悉,目前,中韩陆海联运已实现常态运行,LG、现代等韩国公司的电子产品和我市的鲜活农产品等货物,通过中韩陆海联运通道实现了“门”到“门”运输。

“一旦自贸区启动,这一对接的战略意义将十分重要,将为中韩贸易、人流、物流往来搭起更加便捷的海上通道,对进一步巩固我市对韩交往区域优势、扩大与韩国间的经贸往来、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发挥重大作用。”山东大学(威海)教授闫涛蔚介绍说。

期盼

投资贸易更加便利

连日来,市商务局不少科室的电话此起彼伏,响声不断。“不少园区、企业都来询问中日韩自贸区的相关事宜,大家都想了解国际贸易信息,希望中日韩三国促进相互贸易往来,简化通关手续,放宽签证、金融投资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市商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历时5年,先后经过13轮正式谈判和数次非正式磋商,中日韩三国最终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其中,中方倡议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积极考虑在日韩选择合作的区域,建立中日韩产业合作基地。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后,从省里到地方、部门到园区、企业到个人,都给与了高度关注。此次中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的进行,进一步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在中韩自贸区促进地方合作座谈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孙建波说道:“山东企业普遍认为,中韩自贸区的启动将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有效降低双方的商务成本,山东企业与韩国企业开展合作的热情空前高涨,山东民众期待更多物美价廉的韩国商品。”

确如此言。根据规划,建设中日韩合作示范区,主要是支持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等方面先试先行,这无疑给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提供大范围的市场与机会。“一直以来,船舶产业利用外资的政策相对趋紧,这种限制能否有突破,同时审批条件会不会‘松绑’,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家造船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与这家企业一样,目前,我市不少企业都热切关注自贸区进展,尤其对“投资贸易便利化”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并对未来自贸区的建立充满期待。

此外,记者了解到,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威海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贸易过程中可能产生行业规则与产品标准的碰撞。现在各个国家对进口产品要求越来越高,抽查越来越严,尤其是食品方面。以日本为例,仅对菠菜一种蔬菜,抽检的项目就从以前的一项增长到了现在几十项,抽检率达到15%。因此,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韩国与日本的产品进出口标准无疑成为企业的一门必修课。但也有企业表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他们带来的将是更多的机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