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之都”初长成-青岛发掘利用奥运元素
▲
近日的伦敦奥运会,又掀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的热情。作为一个举办过奥帆赛的城市,青岛后奥运时代已经过了整整4年,如今奥运元素在青岛是怎么延续的呢?
“帆船之都”城市品牌
初见成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使青岛真正被全世界关注。此前,国际上对青岛的认识可能仅限于“青岛啤酒”和栈桥。据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资料,青岛“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建设,目前已成为“文化青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青岛“帆船之都”城市品牌战略发展规划,是今年“两会”的首要工作。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四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上,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臧爱民透露,到2016年,青岛将成为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全球唯一的六届停靠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于2009年首次来到青岛;同年,国际帆联一级赛事——城市俱乐部帆船公开赛已连续举办三届;2011年,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落户青岛,将连续举办四届。今年,青岛又成功申办了2013、2014年世界杯帆船赛亚洲站比赛,成为亚洲首个举办地。与此同时,“市长杯”大帆船拉力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已日益成熟。青岛已发展成为亚洲举办国际帆船赛事最多的城市。
帆船运动全面升温
4年来,奥帆中心里停泊的帆船和游艇日渐增多,近海海面上几乎每天都见白帆点点。林志伟告诉记者,“帆船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训练营已经累计培养2500名青少年,而今年则是人数最多的一年。2011年,青岛市举办了5项群众帆船赛事,1000余名帆船运动员参加了不同级别的比赛,全市小、中、大学赛事体系实现了有效衔接。帆船运动相关部门联合青岛市教育局,制定《2011-2015年青岛市帆船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去年全年,青岛市累计培训青少年帆船运动员200余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余人。目前,青岛已经建立了93所帆船特色学校,政府免费为各校配置了1000条帆船,3200多名青少年考取了帆船等级证书。
如果说“帆船进校园”是为了将帆船运动“从娃娃抓起”,那么面向全民的“欢迎来航海”则是全面营造帆船氛围的计划。2011年,青岛市建立帆船培训大课堂5个,全年出动各类帆船7000艘次,组织5.5万人参与体验培训活动,200余名教练员参与体验培训,还举办了第六届青岛市帆船帆板公开赛、青岛市第二届职工帆船比赛等。
奥运文化和产业发展结合
在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赛结束后,青岛在奥帆中心建立起一座奥帆博物馆。目前,奥帆博物馆有帆船运动相关藏品3000余件,旅游旺季每天可接待游客千余人。“现在我们的门票价格是30元,一楼的大厅免费开放,经常承办各种公益、科普活动,包括每年青岛多项帆船相关的活动。”青岛奥帆博物馆馆长杨丽红说。
目前,青岛奥帆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已逐步成为集帆船运动、海上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文化活动等为一体的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基地和青岛旅游新地标,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滨海旅游休闲示范区”。
近两年,青岛旅游旺季的一个新热点是乘游艇海上游。在奥帆中心港池里,各式各样的游艇琳琅满目。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在2011年的工作总结中明确提出实现帆船运动与休闲旅游一体化统筹发展:“重点发展了以帆船运动普及游、游艇业和豪华游轮业旅游为代表的蓝色旅游,全力拉动海上旅游产业发展”;并指出,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帆船赛事的影响和辐射下,青岛市帆船游艇产业已渐成规模,一条效益可观的“帆船产业链”正在成形。
目前,青岛已有28家帆船俱乐部、50多家帆船、游艇制造企业,承担了2008年奥运会部分工作船艇、比赛船艇的制造,承接了英国克利伯公司全球招标价值1.2亿元的14艘环球远航赛船的建造工作。2010年青岛国际帆船周接待宾客总量32万人,产生经济效益3.2亿元。中国国际航博览会已在青岛连续举办10届,2012年现场成交额达1.8亿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