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遭受暴雨后的六个关键补救措施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7-03 10:38:32 

1、修复养殖设施。

及时降低水位, 修复毁损房屋和养殖工程设施。 稻田养鱼要检查田埂、进排水口和沟坑,及时清理好淤泥和垃圾,发现塌方、漏水应及时维修加固。池塘养鱼要及时检查维修堤坝、防逃设施、进排水渠道,清理好淤泥和垃圾,灌注新水。尽快维护和保养因受涝灾影响的机电设备(增氧机、水泵、照明设施、饲料加工设备)。

2、彻底消毒杀菌。

应用漂白粉,或强氯精、生石灰对过水后的池塘、网箱进行彻底消毒、杀菌(用量分别为l克/立方水体、 0.3~0.5克/立方水体,20克/立方水体)。及时捞出池塘及网箱内杂物,严格水体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3、及时补放鱼种。

在摸清现有鱼种存量的情况下及时补充鱼种。放养品种可根据鱼种来源及养殖需要而定,一方面可以通过补放鱼种,一般以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来源一致的大规格鱼种为好,放养密度以适度稀放的原则,使鱼年底达到商品鱼规格。另一方面可以补放青虾、脊尾白虾、斑节对虾虾苗等措施,补充养殖受灾损失。苗种来源主要有一是内部调剂;二是与捕捞户挂钩,回收捕捞鱼种;三是外购,及时与外地联系鱼种。

4、科学投喂饵料。

补放苗种后,应根据气候、水温、养殖密度和鱼体健康状况,选择物理性能好、优质、新鲜的饵料,进行定质、定量、定位、定时的科学投喂,可在饵料中经常添加一些复合维生素C、维生素E和有益微生物制剂,增强鱼体抗病力。

5、加强水质管理。

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定期遍洒生石灰(酸度偏低)或碳酸氢钠(碱度偏低),调节酸碱度。每半月加新水1次,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40厘米、水色呈黄褐或黄绿色为宜;适时开启增氧机,有条件的地方,每天中午1-2点及凌晨2-6点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小时,增加水体溶氧。每10-15天可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全池遍洒一次,调节改良水质。

6、强化病害防治。

涝灾后鱼类极易滋生各种细菌性疾病,应重点防治细菌性败血症(鱼类暴发性流行性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腐皮病、鳃霉病和寄生性中华鳋病、锚头鳋病。定期进行全池和食场的消毒。加强养殖水体预防消毒。一般按生石灰20克/立方水体或漂白粉l克/立方水体用量进行全池泼洒,10-15天一次。同时加强昼夜巡塘,防止鱼池泛塘事故。大水退后,必然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天气变化温差大、气压变化反差大,易发生泛塘死鱼事故。要密切注视,适时加高水位,杜绝泛塘事故发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