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港海蚌资源日趋枯竭 福建长乐放流20.5万粒海蚌幼苗

来源:余少林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0:31 

记者 余少林 文/图

为保护长乐漳港海蚌这种日渐枯竭的海洋资源,昨天,20.5万粒海蚌幼苗被放流到了长乐市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

漳港海蚌又叫西施舌,主要分布在长乐闽江口梅花穿山行以南至文武砂一带。漳港海蚌与其他地方的海蚌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个体大、肉质脆、味道鲜美,为珍贵的食用贝类,历代都被定为贡品

在2002年颁布的《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明确将海蚌增殖保护区列为福建省八大海洋保护区之首。2010年漳港海蚌获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12月底获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五批)。

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广东、江苏、越南等其他海域也产海蚌,但漳港海域独特的沙质、温度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生产的海蚌没有其他产区海蚌的咸腥味。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遭到破坏,漳港海蚌年产量已从过去200吨左右下降至不足5吨,资源日趋枯竭。

为了拯救这种濒临绝迹的珍贵海产品,长乐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研攻关。长乐海蚌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坚持不懈的海蚌科研攻关,技术渐趋成熟,目前实现较大规模人工育成6cm海蚌,为长乐漳港海蚌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

该负责人说,2011年6月30日,长乐市漳港海蚌场在保护区内放流1cm左右海蚌幼贝35万粒,而随着技术的提升,长乐此次增殖放流的20.5万粒海蚌苗中,就有几千粒人工培育至4cm的海蚌苗。据介绍,长乐在未来几年也将坚持开展海蚌苗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