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多家知名媒体《新京报》以及《广州日报》进行报道,在今年2月份被海关查获的摄影摄像器材走私大案已经有了最新的进展:广东拱北海关在
由于涉及货值较大,该批物资昨日采取了“投标式拍卖”的方式进行。据拱北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将底价率先公布,叫价可能会不活跃,不利于其增值;而“投标式拍卖”能够确保标的物以最优价格成交。
具体来看,最受关注的是在今年年初拱北海关查获的“2·20”摄影摄像器材走私大案中,查扣没收的大部分数码相机、镜头等。这批共计1008件的摄影摄像器材以261.5万元成交,与保留价203万比,增值率达到28.8%。
另外,海关方面针对一些疑问进行了回答:
1 走私品是否会内部处理?
拱北海关介绍,海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委托具有资质的拍卖行公开拍卖罚没物资,海关在拍卖现场只是监拍的角色,并不直接参与拍卖,不存在坊间所传“内部处理”的情况。海关提醒,参与正规渠道拍卖才是合法途径,莫进个别黑店买所谓的“海关罚没品”,以免上当受骗。凡是依法具有资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能参加海关拍卖会。
2.案值4亿为何拍了261万?
“2·20”摄影摄像器材走私大案案值逾4亿元,但当天拍卖保留价为203万,最终拍得261.5万,为何差距这么大?根据拱北海关查获的走私物品的账册资料显示,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15日计算,该走私团伙共走私进境各类摄影器材75683件,案值4亿多元。在2月22日当天,缉私警察现场查扣涉嫌走私的摄影器材是1209个。昨天拍卖的仅是后者。此外,另有部分在扣的摄影摄像器材所涉案件尚在侦查中,因此还没有进入拍卖环节。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