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上海不断面对台风考验,无论是擦肩而过的“苏拉”、“达维”,还是迎面而来的“海葵”,上海全市都是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其实,建国以来,上海被台风正面袭击仅仅5次,在沿海地区中显得十分“幸运”。由此,当台风形成,上海开始进入战备状态并撤离转移一线人员时,有人会质疑:是不是预警过头、防范过度了?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人员,对此疑问予以解答。
有备无患,安全至上
上海滨江临海,遭受各种风暴潮洪的影响大,而且有可能是台风、暴雨、潮汛“三碰头”的组合式影响。但是,由于上海南北跨度只有100~200公里,在整个华东沿岸中只相当于一个“点”,台风要“瞄准”也确实不易。
这两年,上海在抗台方面,喊了多次“狼来了”,结果基本幸运躲过。但是,每次面对有可能过境的台风,上海依然选择严阵以待。“要确保城市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上海从领导到基层的统一认识。
8月2日防汛防台专题会议上,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面对即将来临的“苏拉”、“达维”,明确表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求各方做好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准备,”第一位是确保人的安全”。
无独有偶,2007年9月,在强台风“韦帕”过境前,上海撤离21万人,中小学幼儿园停课,结果“韦帕”擦肩而过。当时的市委书记习近平就表示“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努力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上海防汛防台的相关部门,也形成共识,即对台风的防御方案,一定是根据各专业机构分析研究的该台风对上海可能影响最严重的情况而定。
科学预案 安全提示
“我们的预案都是最科学的。”上海市防汛办副主任、副总工程师胡欣告诉记者。
台风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有一定路径。台风生成后,上海防汛部门会与国内及上海的气象、海洋、水文等部门密切会商,根据现代化的监测手段,查看气象云图、雷达云图、大气环流情况等,综合研判台风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对上海产生的影响。同时,密切关注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内的国内外气象部门对台风的各种预判,以其研究成果为参考,并根据各专业机构预判的对上海最坏影响,确定上海的应对策略和防台预案。
“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气象等部门提前研判预报,市领导、防汛指挥部动员部署,期间不断检查落实。”胡欣介绍道,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而且,自2005年“麦莎”台风之后,上海的整个防汛体系进一步完善。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共有35个成员单位,再加上17个区县的防汛办,每天都会有信息互通,及时沟通。而及时向社会发布安全提示等相关信息的做法,最受市民赞赏。此次“海葵”到来之前,上海防汛指挥部就开始发布安全提示,具体内容为“气象预警,台风来临,减少外出;关好门窗,高空坠物,务必小心;室内进水,切断电源,防止触电;道路积水,绕开行走,以防意外”。从8月6日晚8时起,通过电视、广播、移动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等滚动播出,上海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在市通信管理局的协调下通过手机短信群发,尽量提醒到每个市民。
阶段不同 重点各异
此次“海葵”台风正面登陆上海,8月8日上午,上海防汛指挥部发布防汛防台红色预警信号,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而前一晚9时之前,全市一线海塘外作业施工和工地临房、危棚简屋内等人员已全部撤离转移,达37.4万人。
“上海防汛防台,已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胡欣表示,不同阶段,上海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不同。
非台风季节,上海着重于“防”,即构筑坚强防线。目前,上海已筑就四道防线:百年一遇标准的千里海塘、千年一遇标准的千里江堤、15年一遇标准的区域除涝工程、一年一遇的城镇排水系统,其中机场、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地区达到三至五年一遇排水标准。而对于125处下立交区域、历史上发生过积水的120多个点,不仅纳入实时监测系统,还积极投入治理建设,最近两年上海投入了3亿元对较为严重的29个积水点专项进行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暴雨积水对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台风来临之时,上海以“避”为主,以确保城市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除撤退转移37.4万人之外,上海市政府还发布紧急通知,要求7个“一律”:各类群体性户外活动一律停止;各公园、旅游景点、游乐场所一律闭园;各类暑托班、培训班等一律停课;黄浦江、苏州河等水上旅游一律停止;计划中的旅游日程一律调整;各类户外建设工地一律停工;各类船只(除执行紧急公务外)一律停止出港。此外,还首次宣布“不涉及国计民生和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在此期间可安排放假或换休”。
台风过后,上海着重于“救”,对可能造成的水毁工程进行修复,如复位倒扶树木、广告招牌,抢修水利、电网故障等,以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状态。 百姓安心 网友肯定
“海葵”期间,记者采访了从工地上撤离到学校的农民工,普遍对政府组织他们撤离表示肯定和赞赏,“这样安全多了,也安心多了”。而紧邻海边的金山石化,也将工程建设工地断水、断电,工人转移撤离。“当然要撤离,万一台风正面登陆,工人的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威胁。我们宁可白白撤离一次,也不能拿工人的生命来开玩笑。”一名工程管理者告诉记者。
在网络上,确实有网友质疑是否过度防范,但是,即使在质疑的同时,也有网友承认,上海政府这样做,市民才会安心。而不少网友都对上海的台风预警和防护工作表示肯定,“上海防台防汛一直做得不错”、“准备充分、动员深入、平安度过”等类似微博不在少数,甚至有网友对这次防范“海葵”台风,打出“基本满分”的评分。
由此可见,上海在防汛防台中坚持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的选择,既让市民备感安全、安心,也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