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南海局势不断升温,维护祖国海疆主权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和迫切。作为中国国家军事实力在南海的承载者和执行者——“南海舰队”备受各方关注。率领这支舰队的两员虎将更是各方解读的重点人物。
作风强硬的王政委
今年60岁的王登平,是安徽肥西人。他18岁参军,曾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局长、局长,海军青岛基地副政委、北海舰队政委等职。2012年7月,王登平从北海舰队调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兼南海舰队政委,主持南海舰队工作。
从军40余年,王登平指挥经验丰富。他曾作为副指导员,带领中国海军完成了首次环球巡航,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的装备落后,曾遭到其他国家的挑衅,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海军奋发图强,几年时间里研制出了多艘新型导弹驱逐舰,面貌大为改观。中国海军迫切需要在世界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一次全球巡航也许是最和平、有效的方式。2002年,中央军委决定派“青岛号”导弹驱逐舰(113)和“太仓号”补给舰,进行首次环球巡航任务。这次巡航关乎中国海军的形象和荣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然而,巡航的难度超乎想象。此次巡航不仅历时长,而且要横跨三大洋五大洲。同时,还要完成对新加坡等10国的访问任务以及参加多国的联合军演。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央军委选择了“大赛型选手”王登平。
2002年5月15日,中国海军506名官兵组成的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开始了环球巡航。经过7天8夜的航程,舰艇编队顺利抵达了巡航的第一站——新加坡的樟宜港。当舰艇编队在大雨中靠岸,王登平和战友们看到在雨中等候的同胞时,他们的眼睛湿润了。此后的日日夜夜,王登平和战友们不断被感动着,感受到了此次巡航的重大意义。尤其在巴西,年逾古稀的华人带着全家,坐了6个小时的飞机,专程赶来迎接中国的舰艇编队;台胞张洪钧先生为编队准备了欢迎午宴,带着5岁的儿子多次登舰参观,他动情地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他从小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心,我们的根在中国。”经过134天的航行,王登平带领着这支过硬的队伍,用行动在全世界面前证明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王登平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官,还是一位活跃的人大代表。这些年来,王登平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增强海洋安全观念,维护国家海洋利益”“提高远海后勤保障能力”等多条建议。此外,因为敢言、善言、直言,他也总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被视为强硬派的代表。2012年两会,面对记者“南海有些国家不顾中国感受是否因为低估了解放军守土的决心?”的提问,王登平回答:“我们海军绝对不能够,也绝对不让国土守小了,更不能守丢了!(对此)我们有决心、有能力,也有办法。”
其实,对于人大代表这个身份,王登平有着自己的认识。“参政议政,是一个加强学习、扩大视野、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遵义舰”走出的司令员
南海舰队的另一位虎将,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蒋伟烈少将。蒋伟烈比王登平小3岁,江苏常州人。这位从海防一线成长起来的司令员,是个懂军事会打仗的实干家。
蒋伟烈曾担任海军旅大级“遵义号”驱逐舰司令员。提到“遵义号”驱逐舰,就不得不说说旅大级驱逐舰的辉煌历史。上世纪60年代,中央为了改变我国海防落后的状况,组织研发了旅大级驱逐舰。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旅大级驱逐舰设计思想在当时非常先进,装备6枚射程达50公里的“海鹰”1型远程反舰导弹。而同时期苏联和美国的在役驱逐舰大都还以舰炮和近程导弹为主要武器。旅大级驱逐舰的服役使中国海军直接获得了对台湾和美苏的水面舰艇优势。70年代,国民党和美国海军常常在大陆领海线附近活动,旅大级驱逐舰服役后,台湾海军被迫转移到台湾以东海区活动,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旅大级驱逐舰共建造了17艘,而蒋伟烈正是这17艘祖国卫士的司令员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巡航在祖国的海疆之上,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996年,台湾举行“总统”选举,李登辉提出所谓“两国论”并出访美国,公然挑战祖国统一。东海舰队随即宣布在台湾海峡举行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蒋伟烈担任司令员的“遵义号”驱逐舰作为当时中国的主力战舰,在演习场的汹涌波涛中,全程参与了反潜、反舰、防空等一系列高难度演习,有力地震慑了“台独”势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台海的安宁。
蒋伟烈不但是冲在海疆第一线的虎将,在和平年代也是展示国家军事实力的干将。2011年7月5日至9日,南海舰队蒋伟烈司令员以中国军队领导人代表身份,率领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和“玉林号”护卫舰访问了南海国家文莱,并参加了文莱2011年国际阅舰活动。展示了我国海军的实力和风貌,也增进了与各国的传统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