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夯实转型发展新格局 结构出蓝色产业形态
上半年,青岛经济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355.28亿元,增长9.6%,工业生产、地方财政、吸引外资、进出口贸易等主要指标也全线飘红,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在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难的背景下,青岛的表现,堪称优异。
注视这张不俗的成绩单,探寻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我们发现,为其“背书”的,既不是天赐的好机会,也绝不是偶然的好运气,而是来自近几年、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这座城市科学发展的大思路、创新发展的大勇气,来自这座城市转型发展的 “新格局”,来自这一全新格局下开始迸发的全新能量。
正是发展空间的豁然放大,经济空间的战略谋划,产业方向的精心布局,一流目标的倾力追求,奠定了上半年发展的“不错势头”。
在“全域统筹”的“空间格局”下,这座城市拥有了阔大的空间支撑。
“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战略,前所未有地放大了城市的资源视野,拉开了城市的发展框架。在组团式、生态化、海湾型的清晰定义之下,这座城市突破了成长的 “天花板”,独特禀赋充分张扬,区域优势充分放大。
在锁定了 “蓝色经济”的“产业方向”后,这座城市开始结构出最具前景的蓝色产业形态。
拥有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的半壁江山,在海洋工程、港口物流等诸多产业累积起的雄厚的产业势能……这些曾经“深淀”的“先天优势”被裂变般激活,一大批蓝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16.8%的增速,领跑全市。
在三大新经济板块重塑下的“经济格局”,让这座城市开始崛起一个个新的战略增长极。
“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红岛经济区”,这三大定位明确、区隔清晰的新经济板块,构建起从研发到孵化到产业化;从重工业到先进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经济格局。这些前所未有的巨大经济板块,以有形的资源吸引着崭新的产业能量,以无形的品牌汇聚着全球的产业目光,以彰显的特色隆起着崭新的产业希望,以一流的标准锻造着世界级的产业平台,这三大板块成为新的引擎,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澎湃的发展动力。
可以说,正是这一转型发展的“新格局”,成就了当下发展势头强劲的“新青岛”。
新布局就是新视野,新格局就是新思路。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要延续逆势增长的态势,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异军突起,青岛唯有进一步夯实这一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唯有不断将这一“格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唯有不断将“格局资源”转化为“格局能量”,年初确立的目标,才能很好达成,青岛实现率先发展才有希望。
正如李群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所要求的那样,要奋力改革、锐意探索,强力推进抓落实,突出重点谋突破。
惟此,这座城市就会拥有一个不可限量的未来。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