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朝大海” 三沙挂牌增蓝色动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17:27 

中新社北京87电 题:中国经济“面朝大海”三沙挂牌增蓝色动力

中新社记者 丁栋

724,“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在西沙永兴岛挂牌成立。“三沙市的设立,将进一步增强海南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管辖权,为海南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在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看来,作为中国海洋面积最广阔的省份,此举将使海南正式迎来“蓝色机遇”。

开发南海,是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2011年,中国国务院连续批复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三省将用10年时间,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引领道路”。在沿海的其他省市,海洋经济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海洋气息”扑面而来。

事实上,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就将实施海洋开发确立为国家战略,2003年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更是明确提出,要逐步将海洋产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0余年间,中国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崛起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从北至南,海洋经济正成为串起中国区域发展的璀璨“明珠”。

而在中国新一轮五年规划中,中国蓝色经济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规划指出,坚持海陆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人们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4.56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制约,海洋经济未来将有望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渔业、船舶制造、交通旅游、海洋化工、油气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开拓,也将为中国提供新的资源和经济增长点。

而中国日益提升的科技水平也让中国在通往“蓝色经济”路上更有底气。

曾几何时,科技条件的制约使中国人只能望洋兴叹,不能掌握深海钻井平台,远洋科考船、海洋气象和海底地理……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只能徘徊于近岸浅海。

“与世界海洋强国对比,我们深深感到海洋问题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开发能力、海洋管理能力和海洋控制能力这3个方面。”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司长王殿昌如是称。

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近年来,中国人开始在蓝色海域奋力追赶先驱者的足迹,向极地、深海进发。“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历时5月完成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国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南海海域试钻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进行7000级海试,……一件件科技利器成功研制,使得中国人在大洋的活动深度和广度大大提升,“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十二五”期间,蓝色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一道靓丽风景。()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