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新型“虾稻共生”模式催生绿色生态稻

来源:荆楚网   发布时间:2013-07-03 10:21:23 

记者 雷杉 通讯员 胡定平 潘建军

眼下正是水稻封行期,连日来,湖北潜江市西大垸农场关山分场的农工们一边忙着稻田管理,一边忙着收获龙虾,新型的虾稻共生模式让农工们做到了种生态稻、收小龙虾两不误。

7月20日,记者来到张丙雄的稻地踏访,张丙雄是关山分场的种田大户,他共承包了100亩水稻田。只见10多名农工正忙着帮他在稻田周围的水沟里捕获龙虾。张丙雄告诉记者,他搞虾稻共生有几年了。原来是将龙虾收获完了,再插水稻,养殖龙虾和种植水稻都用的是同一块稻田。而每年五六月份,正是小龙虾的育肥期,但为了抢插水稻,不得不忍痛将小龙虾起获出售,损失很大。今年初,在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张丙雄对虾稻共生模式做了一点改进,就是在稻田的四周挖深沟,将在稻田养殖的小龙虾赶到稻田四周的水沟里继续育肥。这种办法一点也不影响水稻插秧,真正做到了种稻和养虾双创收、不耽误。

眼下每天光卖小龙虾的收入就有3000多元,这种收入状况将持续到八、九月份,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张丙雄兴奋地给记者算账,“‘虾稻共生和传统模式相比,简单、高效,而且由于和湖北虾乡食品公司签订了订单,仅稻谷合同收购价就比市场价高一毛,每亩田纯收入可多赚2500元。算上小龙虾的收入,今年这100亩水稻田落存个30多万元没问题。

采用虾稻共生模式生产的大米品质如何?长期工作在潜江农技战线的高级农艺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农业专家贾平安,对此模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他介绍,小龙虾本身对水质要求就比普通鱼类都要高,在小龙虾的养殖水域,稻农严禁滥用农药和化肥,必须使用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农药才可保证小龙虾正常生长,而这也促进了水稻的无公害生产。

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生产的稻米是一种相近天然的生态稻。贾平安认为,虾稻共生模式的品牌和产业效应不可估计,值得大力推广。

对此,西大垸农场关山分场党支部副书记苏云平深有感触:过去,我们也探索过不少高效模式,但由于养虾和种稻在时间上有重叠,为赶季节,只能提前起获尚不是很成熟的龙虾,稻谷也是自己销售,随行就市。苏云平说:去年年底,我们积极与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对接,并与他们签订了稻谷收购合同,以高于市价的保护价收购我们的所有稻谷,由公司指导农工进行虾稻共生规范化生产,效益非常明显。今后,我们准备把这种模式扩大到8000--10000亩。

忙碌的田头,记者遇到了正在指导农工进行田间管理的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他告诉记者,公司与当地农工签订水稻种植收购合同是有条件的。水稻从种植到稻谷收获,必须在公司五个统一的管理下,由公司组织进行统一优良稻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生物防疫、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标准,以确保稻谷达到绿色环保生态稻标准。刘军说:这样生产出的虾乡生态稻,品质标准高、口感好,目前,公司生产的虾乡稻品牌高端大米供不应求,远销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刘军认为:潜江积玉口农民首创的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产业的巨大效益更多的体现在小龙虾的养殖及加工上,这一点有目共睹,而另一个更大的商机或产业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那就是在虾稻共生 模式下培育生态稻!他告诉我们,这种创新模式,既解决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时间上的冲突问题,又确保了水稻的生态品质。公司现在推出的虾乡稻品牌大米价格虽然比普通大米高出一倍多,但在市场上却十分抢手。去年,公司已销售虾乡稻高端生态大米10万多斤。今年,通过在西大垸农场、浩口镇、积玉口镇、熊口镇等地大力推广此模式订单农业7000亩,公司生态稻销量有望突破500万斤。

潜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生态环境一流。据了解,2002年,湖北省农业部门曾组织对各地水稻品质进行检测,潜江水稻产品各项指标荣登榜首。而虾稻共生模式的创新改进,进一步打响了潜江生态农业品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价值,农户亩平利润可增加千元左右。在试点试示的带动下,未来五年,潜江虾稻共生模式有望覆盖所有小龙虾产区,绿色生态稻将成为潜江特色农业又一张响亮品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