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万粒毛蛤放流烟台海域 可抑制浒苔防赤潮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23:59
17日上午,来自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以及牟平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以及东方海洋的工作人员,齐聚牟平区姜格庄镇云溪海域,顶着烈日,开始了今年的魁蚶(烟台人俗称毛蛤)增殖放流。在抽样各项指标都合格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220箱、1000万粒魁蚶苗种,搬上了渔船,正式将魁蚶苗种运用底播海域。
上世纪90年代,烟台市具有高产量的魁蚶,如今很少见到其踪影。对此,省海洋渔业部门特地划出5万亩海域,用于我市魁蚶的人工增殖放流。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增殖科科长王四杰向记者介绍,山东省为了魁蚶增殖放流,省海洋渔业主管部门专门划出一个保护区,禁止渔船、拖网等到保护区内进行作业。而该保护区,在烟台海域具有5万亩的规模。今年计划投放一公分左右的魁蚶苗种6000万粒,总投资100万元,资金则全部由省财政全额扶持项目。
“过去,烟威渔场魁蚶资源很多,90年代,烟台市捕捞量年产量近5万吨,而如今由于破坏,几乎没有产量,找不到魁蚶的踪影了!”王四杰谈起海洋资源遭到破坏,遗憾的摇了摇头,“为了修复烟台这个传统的海洋资源,我们采取了人工底播增殖魁蚶。烟台增殖放流魁蚶,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前几次规模较小,从今年开始大规模、高密度开展。”王四杰认为,魁蚶底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可观。由于魁蚶主要的食物是藻类,因而大量增殖放流魁蚶,对于抑制海洋藻类的过度繁殖,比如抑制浒苔,预防赤潮发生,大有好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