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人口发展问题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25:35 

一、人口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重要的考量因素

山东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这种视角下审视青岛人口发展问题,则是国家战略与基本国策的结合、统筹的新问题。青岛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人口数量增长正常,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人口结构较为合理,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新阶段。

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科技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当然要包括人口问题。人口发展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必要内容,是蓝色经济区建设重要的考量因素。蓝色经济区建设离不开人口发展的保障,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离不开人才作用的发挥。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人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相互交织,人口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对此,亟须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人口机械增长数量和非户籍人口迁入数量会迅速增加,后者情况会更加显著,各类人口集聚加剧,人口分布会有较大变化。西海岸新区和蓝色硅谷吸纳人口的能力强化,但有序流动不易把握。“十二五”期间人口红利趋于消失,青岛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峰值后转为缓慢下行,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需求的人力资源供给不足。青岛蓝色人才尽管数量不少,但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开发人才的比例是3:1,后者数量明显不足,蓝色人才外溢现象比较突出。保持现有人才队伍并继续加大气力培养引进人才成为迫切任务。

蓝色经济区建设为青岛市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蓝色跨越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新形势下解决区域人口问题的新任务。城市的“精气神”要靠几百万居民的思想和作为来体现,人口问题直接关乎城市软实力的打造,新形势下的人口发展任务艰巨。

二、蓝色跨越不能忽视人口发展的基础地位

蓝色经济区既是具有明确边界的经济区域,又是具有一定虚拟程度的社会区域。青岛市所辖区市均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范围之内,为蓝色经济全部涵盖的区域,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实为青岛特色经济建设的别样表述。蓝色经济发展的特质强调自然禀赋的涉海性、社会禀赋的开放性、文化禀赋的包容性。在人口、资源、环境等重要影响因素中,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口是第一环境,蓝色跨越不能忽视人口发展的基础地位。蓝色经济区建设应当进一步加强人口科学发展的自觉和自信,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第一,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人口发展是最根本的发展,促进数百万居民率先实现小康,应是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蓝色跨越会影响人口发展的走向,影响区域人口快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一些相关问题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第二,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人口较快增加是一个趋势,大批劳动力要进入第二、三产业,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和人口公共服务将不断优化,人口工作成为人力资源供给、人才队伍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三,培养新型居民,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蓝色经济区建设会加速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蓝色跨越促进农村人口的转化和分流,保障人口数量的相对稳定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是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根本保证。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充分的智力保障,一是拥有较强的人才队伍,二是海洋科研条件实力雄厚,三是海洋科研成果显著,巩固和扩大这种人口优势是区域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三、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形势下的人口发展任务和目标

紧紧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构建和谐人口、诚信计生为主线,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人本兴海,人力壮海,人才强海,形成蓝色跨越特色的人口发展新局面。

由于区域资源禀赋不同,人口发展存在差异,依据产业涉海的程度,可以将青岛蓝色经济区从布局上分为三个区域:产业涉海程度高的为深蓝区,低的为浅蓝区,居中的为中蓝区,相应将各区域人口称为深蓝人口、中蓝人口和浅蓝人口(2010年深蓝人口为34万、中蓝人口为631万、浅蓝人口为210万),应针对不同特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胶州湾东、北、西岸三大主城区建设,城市组团式发展,人口科学发展是关键问题。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进展,人口机械增长和流入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深蓝人口增加较多,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是人口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控制预期目标是最显著的难点。此外人口的素质提高、结构优化、布局变化,也各有明显变化,都应当依据蓝色经济发展而适度调整。

到2015年,青岛市人口发展初步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不同程度涉及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人口均有所增加,涉蓝劳动力满足蓝色产业的发展。高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不断提高,蓝色人才队伍成为区域建设的领先力量。人口发展的管理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城市幸福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四、统筹解决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口问题

深化蓝色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重视人口科学发展,避免经济发展单项突进。建议编制蓝色人口发展规划,确定中长期人口均衡发展的数量性、质量性、结构性和布局性战略目标,科学对待蓝色经济区人口发展。建立人口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重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人口研究和教育,建设全国全省蓝色人口发展示范区。

强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体制。在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内组建社会发展处,或者在市人口与计生部门加设蓝色人口处,发挥主导协调作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今后改革中可考虑组建统管人口、人力和人才的新型人事局。研究编制青岛市蓝色人口发展规划,以更好地服务于蓝色经济区建设,服务于青岛人口总体发展战略。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健全蓝色人口政策法规体系。

优化蓝色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制定《青岛市蓝色经济区人口发展管理办法》,建立统一决策协调管理机制。重点建好蓝色经济区人口信息综合数据库,研发人口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完善部门间人口信息共享制度。增强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具有科学理念和蓝色跨越特色的人口发展模式。完善人口事业投入机制,加大蓝色人口发展、蓝色人力资源发展和蓝色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建议设立蓝色人才培育资金。

划分不同特点人口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确定重点发展区域,意味着可划分不同涉蓝人口区域。一是深蓝人口区域,为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及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多点支撑,为深蓝人口集聚处。二是中蓝人口区域,为市内四区大部地区,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部分地区,即临海区市的广大区域,为中蓝人口集聚处。三是浅蓝人口区域,为不临海的平度、莱西两市,支持蓝色经济发展。胶州湾三岸会有不同问题,应依其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

实施“人本兴海”举措,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营造社会基础。使蓝色产业集聚和蓝色人口集聚相协调,以人口引入为重点,注意增加蓝色经济区居民人口数量。使较多农村人口成为真正意义的城镇人口,使之能够全面享受城镇市民的待遇。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户籍迁移管理政策,改革异地养老金发放等问题,青岛蓝色经济区可以率先试行这种政策。加快发展老龄经济产业可以成为青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选择。

实施“人力壮海”举措,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保障。优化人口发展环境条件,搭建基本完善的社会生产生活框架,招揽更多的劳动人口落户或居住,重点增加人力资源数量。稳定保障适用蓝色经济从业者的持续供给。“十二五”期间,全市扶持创业5万人,力争创业带动就业倍率达到1:5,创业带动就业占新增就业比重达到50%。注重培养高技能适用型蓝色人才,大力实施“万名技师培训计划”、“金蓝领培训工程”、“农村实用蓝色人才开发计划”。

实施“人才强海”举措,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培育智力体系。建设蓝色经济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打造高层次蓝色基础研究团队,培养复合型蓝色人才,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同时不忽视其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组建蓝色人才市场,推进山东半岛蓝色人才开发一体化。实施“青岛英才计划”,面向海外吸引一批高端蓝色科技人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