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大码头镇生态农业架起农民增收“金桥”
广饶县大码头镇通过发展食用菌、棉花和畜牧三大特色生态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金桥”。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该镇以打造“黄河三角洲食用菌特色名镇”为动力,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丰富的优势,努力做大做强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该镇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先后引进了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方华食用菌有限公司、正诚食用菌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全镇食用菌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公司通过科研攻关,发明的棉秆替代稻草麦秸新技术、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发菌新技术和双孢菇隧道大堆立体式菌丝播种装置新技术,已申报国家技术专利,现已初步审查合格。”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天海十分欣喜地说。该公司利用本镇丰富的棉秆资源作为食用菌高产栽培料,建设了日产60吨的智能化食用菌生产车间,实现了食用菌周年生产。该镇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南堤、杨宅、央上等15个村的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目前,方华食用菌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一期项目生产车间设备正在加紧安装,正诚食用菌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的食用菌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
突出设备升级改造,棉花产业链不断延伸拉长。棉花是大码头镇的主导产业,多年来,该镇围绕棉花加工、物流做文章,实现了棉花链条的不断延伸,已成为山东省著名的棉花生产大镇和棉花加工物流基地,全镇现已种植棉花10万亩,发展棉花加工物流企业32家。该镇棉纺企业以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了加工能力和生产能力。昊鑫工贸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引进的my-158型压花机,生产能力实现了翻番,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余吨,该公司已成为省内最大的棉花加工企业。丰源纺织有限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的德国赐来福公司生产的棉纱加工络筒机,进一步提高了纺纱能力,达到了6万纱锭的纺纱能力。随着棉花加工、纺织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每年该镇在棉花物流、加工、纺织等环节工作的人数超过8000人,农村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棉花年产值已达20多亿元。
实施能人带动战略,生态畜牧呈现规模化发展。走进杨宅村杨东德的生态猪养殖大棚内,只见膘肥体壮的1000多头生猪正在懒洋洋地晒太阳,生猪粪便都被发酵床全部分解吸收。该镇把生态畜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畜牧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该镇已形成了高港、常徐肉食鸡养殖园区,北辛、杨宅、码三生态猪养殖园区,房家、乌河蛋鸡养殖园区等15处生态畜牧养殖园区。在园区的辐射带动下,该镇涌现出了畜牧养殖大户300余户,其中30余名养殖大户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该镇还大力推广网上立体养殖技术,已有90%以上畜禽养殖户实现了网上养殖。2011年,全镇畜禽出栏量达275万只,生猪出栏量达5.4万头,畜牧业生产总值达1.6亿元。 (武荣德 吴爱梅)
责任编辑:董春蕾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