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打造北方鱼米之乡

来源:东营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27:54 

今年年初,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搅动了广袤的东营大地:山东省东营市被整建制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是国家授予一个地区农业工作的最高荣誉,也是推进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平台!

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杰提出:要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北方鱼米之乡。 号角吹响,信心倍增。东营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正在历经着一次华丽转身。

园区化:打造新亮点

七月的东营,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农业示范园享采摘之乐,在苗圃中心赏珍花奇草,在城郊休闲园区体验农耕、品味农家乐,逐渐成为东营市民热衷的休闲生活。这些,便是东营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幕幕缩影。

“现代农业园区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市农业局局长李士勇介绍,近年来,东营市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升级提档和转型发展,以粮食、棉花、蔬菜、食用菌为重点的绿色高端种植业,以生态渔业、现代畜牧业为重点的现代养殖业,以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的新兴农业调整优化了东营现代农业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5个,规划建设总面积90万亩,累计总投资130亿元。全市共有76家农业园区被市高效生态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牛庄现代农业产业园、荣丰食用菌示范园、一邦高产优质水稻示范园等28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

今年,东营市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部署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突破年”活动。在大力推进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30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生态林业示范区等重点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推动各县区在农业优势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和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新亮点。其中,广饶县规划建设了花官镇循环农业综合园区、稻庄镇草莓产业园区、鑫丰高科技展示及休闲体验精品园区等2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营区计划利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四带、五区、二十园”。

嘉诚食品、嘉颐生态科技、武圣府生态农业……如今的广饶县新潍高路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区变成了一条精彩纷呈的现代农业观光长廊,令人目不暇接。武圣府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了沿街城墙牌楼、精品文化街、国学讲堂、民间艺术厅等文化设施,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特色餐饮、文化交流于一体,着力打造综合性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园区。示范园总经理刘连增说:“我们将高效生态农业与文化有机结合,将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探索一种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结果证明十分成功。”

——从2008年开始,东营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到2012年底,预计全市将建成3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推出3条精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休闲观光农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全市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

产业化:提升新高度

广饶县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花官镇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可见东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斑。走进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人们穿梭忙碌,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旺鲜的蘑菇让人垂涎欲滴。在这里,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发展,实现了从农作物废弃物到食用菌生产,从食用菌菌糠到有机肥生产,从有机肥到还原农田生产的高效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培育扶持下,以荣丰公司为代表,东营市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在全市各县区遍地开花,今年生产能力将突破3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标志着东营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跻身全国一流。

农业产业化经营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市农业局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5家。今年,全市农业重点项目总投资106.6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1个。

同时,按照品牌化、国际化的思路,各级农业部门狠抓农产品市场开拓,积极搭建“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平台,大力推广黄河口系列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口”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统计,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319件,“半球面粉”、“驰中果蔬脆片”等中国、山东名牌农产品22件,“阳光丝路”、“建文”等驰名、著名农产品商标19件,全市地理标志农产品5(黄河口蜜桃、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文蛤、黄河口大米、麻湾西瓜)2011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5623万美元,同比增长23%

今年3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27条政策措施。这对东营来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东营市积极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打造畜禽水产加工、果蔬食品加工、粮棉油加工三大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其中,荣丰食用菌跻身“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半球面粉获得“中国粮食加工业十强企业”、华誉集团在全国肉类食品行业列第十四位,是“肯德基”四大配销17个省市的原料供应商之一。今年,力争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50家左右,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70家左右,带动8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实施黄河口优势农产品品牌战略,以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冬枣、海参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

科技化:注入新动力

东营人深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为此,他们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广先进和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东营市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科技服务扎实有效。通过实施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工程,农业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荣丰公司国家级食用菌研发中心、花官富硒大蒜研发中心、鑫丰公司草莓组培中心等一大批研发中心的建设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推广农业主导品种56个、主推技术128项,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2万户。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缔结友好省州后签订的首个农业合作项目——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在东营建成启用,年培训能力达到1万人。开办了农业科技电视专题栏目和“农科通”短信科技服务平台。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工程,每年接受科技教育培训的农民达到10万人次。 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推广力度加大。我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的机遇,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大力提升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建成了农业专家等9大农业数据库。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点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和农业人才培养三大体系建设,抢占农业高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产学研结合,重点突破一批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培育推广一批名优新品种,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种业企业。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突出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东营在全市乡镇普遍建立健全了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依托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开展了优质蔬菜生产技术、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新型节能高效日光温室的研究与示范、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与展示,并通过试验示范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切实发挥示范区在“三农”工作中的综合示范窗口作用,提升了服务“三农”的能力。 东营农业实现了华丽转身,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方向快速迈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