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滨海新区:一座海上新城正在崛起
编者按
这座150平方公里的滨海水城,按照“希望城”、“太阳城”、“幸福城”、“欢乐海”的理念已经拉出了基本框架,它是向全球招标确定的,代表了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
“希望城”——科教创新区,重点引进职教院校、科研院所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职教中心和自主创新基地。
“太阳城”——中央商务区,重点引进高端商务服务业项目,加快现代化城市要素聚集,打造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商务聚集区。
“幸福城”——生态商住区,规划建设滨海生态城,打造“依河拥海”的宜居生态新城区。
“欢乐海”——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黄金海岸示范景区,高标准实施防护堤绿化,打造“蓝黄”两区具有吸引力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欢乐海”的海边,驻足人造沙滩工程旁边的规划图,我们看到蓝图中,“欢乐海”的外部轮廓整体上形似一只展翅起舞的蝴蝶。
为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地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照先进找差距,进一步推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近日,本报记者先后深入江苏省以及我省济宁、潍坊两市进行了深入采访。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记者采写的专题报道。
站在潍坊的沿海防护大堤上,倾听着海浪轻拍坝体发出的浪花声,极目远眺碧蓝的海面,一艘艘货船正陆续驶入潍坊港,记者禁不住惊叹,这是两年前曾经到访过的潍坊滨海新区吗?这情景宛若在沿海大都市见过,而这片被称作“欢乐海”的海在记忆中也仅是停留在规划图的描绘中。
陪同的潍坊滨海新区宣传文化中心新闻科科长王永刚对记者说,“两年前你们来采访时,沿海防潮大坝刚刚建成,目力所及的仅是茫茫盐碱滩。而现在的滨海,已经向亲海、玩海迈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滨海城市。”
两年来,追寻着潍坊滨海新区这座海上新城崛起的足迹,脑海中一直畅想着,三年投入1000亿元,以每天平均1亿元的投入速度,全力推进北部沿海开发,未来的滨海新城会是什么样子呢?此行我们找到了答案。潍坊滨海新区已经成为一座全新的现代化沿海城市,而欢乐海便是滨海“升级程序”中的重要节点。
滨海新城的崛起,寄托了潍坊人的蓝色梦想,而其中的欢乐海,才能真的让潍坊这座沿海城市实至名归
在环渤海地区,天津港、大连港、秦皇岛港、烟台港等国际化贸易港口犹如一颗颗珍珠,将地区经济串联在一起。而在这6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滨州拥有240公里海岸线,潍坊拥有140多公里海岸线,但粉沙质的滩涂和广袤的盐碱地,令滨州人和潍坊人靠海却不能亲海,以至于沿海城市却没有真正形成“沿海”的概念。
2010年的春天,时值黄三角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久,我们来到潍坊滨海新区采访,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指着这片茫茫盐碱滩说,“我们要按照‘一城四园’的规划布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两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滨海新区这幅美丽画面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与滨州相同的是,北部沿海开发曾是潍坊人多年的梦想和夙愿,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直至2008年2月27日,潍坊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寒亭北部原滨海项目区和央子街道整体划归滨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同时扩大央子街道管辖范围,新格局为滨海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这次调整,和国家下决心推进的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
滨海新区完全建在盐碱滩上,虽然看上去广阔无边,但因为滩涂万米沉降比只有3米,平常不见海水,一遇风暴潮海水便会肆无忌惮地侵浸漫滩。改善生态环境、保证新区建设顺利推进,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沿海防潮大坝。
从滨海新城规划落地的那天起,沿海防护堤工程便承载着历史性的任务。它一方面能防御风暴潮,同时兼具防沙、汛期行洪排涝、控制海域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亲海近水观光旅游等功能,另一方面还是滨海新城建设的关键支撑。
大坝不是建在滩涂上而是建在海中,总长19.5公里,总投资20亿元,按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长20公里的沿海防护堤二期工程仅用180天就顺利合龙,不仅保证了整个滨海新区腹地的安全,而且结束了潍坊“靠海不见海”的历史。
防潮大堤位于潍坊中心城区与潍坊新城中心轴线上,是规划中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它,潍坊中心城区与潍坊新城变成“零距离”。
“这寓意着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乘势而上、展翅高飞。我们已成功在这里举办两届国际风筝冲浪赛,还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今年夏季,1.6公里长的人造沙滩浴场项目就能正式接纳游客。”王永刚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建筑物对记者说,“上海世博会的马来西亚国家馆迁建在此处,8月下旬就能建成。港丽湾、国际影城基地等项目也正在建设。今年我们还重点对沿海防护堤内侧进行景观绿化,建设绿色廊道和游园。等明年你们再来时,这里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我们看到,潍坊人亲海、玩海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清晰起来。对潍坊而言,大海已不仅仅是养虾场和盐场。
美好的未来因为基础建设的进展越来越明朗。潍坊滨海新区集中资源、强力突破,打造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落后的基础设施体系
两年前的采访,我们曾为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投入1000亿元,以每天平均1亿元的投入速度来推进北部沿海开发的举措感到震惊甚至存疑。而此次采访,我们得到的回复是,这1000亿元的投入已提前完成,并且全部投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实施的各类工程就有160多项。滨海新区之所以发展速度如此迅猛,得益于重大设施的建设。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森达美港升级为区域性重要港口,实现了对台直航,万吨级码头建成投用。今年森达美港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万吨级码头,启动两万吨级泊位建设,与港口相邻的潍坊渔港也将动工建设。
中化弘润石化黄潍重质液体输送管道基本建成,400万立方米石油储备罐区具备储油能力,近期将投产。疏港公路建成通车,完成海惠路、滨海大街等60条道路新建改造及绿化亮化;实施进港路改造,推进疏港铁路、沿海高等级公路各项前期工作;白浪河大桥、港营路桥、渤海大桥年内建成通车……
美好的未来因为基础建设的进展越来越明朗。潍坊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高标准建设,打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落后的基础设施体系,以适应滨海新区未来发展的需求。
在盐碱滩上建设滨海新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潍坊滨海新区突出生态组团绿化,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了以“两横五纵”为核心的水系和“一带、两廊、三河、四生态组团”为重点的林网。
今年滨海新区又有多个重大生态工程启动建设。他们全面启动了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工程,工程景观结构为“一河十二景”,以“淡水拦蓄、湿地涵养、雨水利用、景观营造”为目标,通过实施淡水拦蓄、河道开挖、橡胶坝扩建及船闸、景观绿化、建筑小品等工程,将防汛、通航、生态、景观融为一体,打造国内盐碱地区人工生态景观建设的典范。
潍坊市委、市政府坚持“沿海开发、生态优先”的原则,致力打造“生态潍坊”,连续三年在滨海新区集中开展大规模春季、冬季义务植树活动,到2011年年底,潍坊滨海新区森林面积已达1万多公顷,区内整体绿化覆盖率达到了12.7%,昔日盐碱滩正书写建设绿色生态新城的传奇。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推进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真正打造一批能够支撑潍坊未来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01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潍坊滨海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此为标志,滨海新区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步入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大项目、好项目明显增多,各类发展要素向这里快速聚集。677平方公里的广大空间应该怎样布局?
潍坊市委、市政府确定,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快培植大型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四园”,即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海港物流园、临港产业园和绿色能源产业园,产业严格按区域进行布局。
他们按照发展大型物流、大型职业教育、大型旅游娱乐、大型装备制造和石化产业等要求,着眼于产业链条的补充完善,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相关企业和项目聚集,重点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投资大、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和龙头项目,推进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真正打造一批能够支撑潍坊未来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在潍柴滨海产业园,记者了解到,滨海新区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正在依托潍柴滨海产业园和潍坊瑞驰汽车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瑞驰汽车项目,滨海新区正在建设配套产业园,引进各类汽车配套项目100多个,形成集教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条龙的汽车“全产业链”,进而带动潍坊市汽车电子、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利用及汽车相关配套产业等多种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在滨海,每个大产业都呈现出链式结构,这就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模式,实现了高效生态的目标。”滨海新区宣传文化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依托原盐、纯碱、溴素等优势资源,稳定发展盐化工产业,形成了精细化工产业链;依托中国海油和弘润石化项目,形成了石油化工产业链;依托潍坊森达美港,形成发展海港物流、加工配送、配套服务产业链;依托华能风电、国电风电和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形成绿色能源产业链。
为了凝聚人气,并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技术力量支撑<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