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米级海试3战告捷“蛟龙”腾跃动五洋

来源:中国海洋工程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32:25 

“真没想到,在6900多米的海底竟然看到众多生物,这与第二次下潜时唐嘉陵看到的景象有很大不同。”622下午1628分,完成第三次下潜任务,迈出蛟龙号的潜航员付文韬对着中央电视台直播镜头,兴奋地讲述刚刚经历的深海故事。在他身边的容器里是蛟龙号刚从深海带来的海参。这或许是远在太平洋的蛟龙号海试团队献给祖国最珍贵的端午节礼物。

好事多磨,虽然历经台风袭扰、遭遇技术故障,但是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经受住了考验,至今进行了3次深潜,每次下潜都超过6600米。蛟龙号3战告捷标志着本次海试第一阶段任务已胜利完成。

蛟龙号反复验证性能

在抵达海试区域后,蛟龙号进行了多次下潜,坐底深度均超过了6500米,第二次下潜达6965米,距离目标深度仅35米。海试现场专家表示,蛟龙号目前尚在验证阶段,多次下潜目的是验证其技术改进后的性能,找出并排除故障。

下潜期间,科研人员已发现一些问题并对其不断改进。第一次下潜时,蛟龙号曾出现声学系统故障、主液压源误报警、推力器故障和可调压载系统异常4个故障。经过科研人员反复检查,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比如,针对声学系统故障,科研团队对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严格排查。蛟龙号本体系统副总设计师、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朱敏说:“声学数字通信系统中断后,我们迅速对声学吊阵进行了回收和检查。发现拖曳电缆破损进水,导致短路。”

科研人员立即将进水的约100米电缆截断并重新加工了承重水密连接头,且对接头进行了相应处理,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次日1点半。

此外,其它故障都是随着深度增加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推力器等设备由于已使用了几年,产生了设备老化,科研人员已经将设备更新。第二次下潜期间,蛟龙号的可调压载系统无法正常实现排水功能,据科研人员介绍,第三次的下潜试验已验证该功能。

海洋六号护航太平洋

本次海试中,母航“向阳红09”并不孤单,海洋六号为其保驾护航。海洋六号启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开展多波束地形测量、水文测量等调查项目,勘测海试地域状况。为解决船舶漂移的问题,海洋六号采用连续五六个小时一直启用动力定位系统的方法,使船位稳定在两三米范围内,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海试点原位水文信息。与去年相比,不但两者一致性非常好,而且地形信息更加详细。

在蛟龙号下潜期间,海洋六号在海上为蛟龙号提供警戒和保障。与去年相比,今年海试区域正好靠近商船通道,每天都有商船经过该海域。此外,海试区域离加罗林群岛较近,存在作业渔船出没的可能性,任务比去年艰巨。警戒人员提高警惕,严阵以待,密切监视海面情况,保证了“蛟龙号”安全完成下潜任务。

潜航员初探深海

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里幻想的海底世界是惊险无比的,卡梅隆电影《深渊》里塑造海底是斗争激烈的,那么真实的海底7000米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参与第二次下潜工作的潜航员唐嘉陵接受采访时表示,坐底时他好像闯入了外星人的地盘。这一片地域没有风声,没有鸟叫,看不到山,看不到树,非常宁静,这是地面无法体会的感觉,令人震撼。唐嘉陵说:“下潜前设想会看到什么生物,今天下去后发现和想象差别很大。不知道是不是灯光原因,与5000米相比,这片海没那么深邃。海底特别贫瘠,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指甲盖那么大的昆虫生物和一些生命活动迹象,比如类似蚯蚓住过留下的那些小孔。5000米时的沉积物偏浅褐色,这个区域的沉积物呈奶黄色,很细很细,有点像奶酪,感觉特别稠,但不太硬。”这是中国人亲眼看见的深海世界。

在海底世界里,中国人不但欣赏了别样景色,同时也进行了多项科研操作。蛟龙号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说,蛟龙号已在水底开展了近底巡航和照相、摄像以及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确测量,坐底完成沉积物取样、水样取样、标志物布放等作业。

广袤的海底世界是人类正在追逐的新天地,中国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十几年内奋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此次蛟龙号坐底作业深度已经是世界第一,蛟龙号初步任务圆满完成。今后,中国将继续为探索人类未知世界而尽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