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宏
近日,海洋经济发展在热潮之下又迎来一次政策暖风。
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于6月1日联合发文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区示范发展,决定以发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并提供四个专项资金支持。
这份名为《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的文件无疑是对海洋经济的又一次财政资金“输血”:以海产养殖、海洋生物制药等海洋生物产业为重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突破一批制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重大技术;发展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企业。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事业发达和海上力量强大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
总体而言,虽然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并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目前还比较落后,与海洋强国相比差距巨大。当前,制订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海洋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环境污染和产业同质:
粗放型发展仍未改变
近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是中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不到一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57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9.7%。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海洋的开发利用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陈英旭对本报记者说。
陈英旭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沿海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的陆续实施,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钢铁等产业遍地开花,占用海岸线和海域资源的程度随之加深,突出表现在圈占海滨岸线和土地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在陈英旭看来,由于缺乏严格的法规规范,以及现有行政考核机制的影响,在发展沿海经济和海洋开发活动中,各地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GDP增长、轻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如此的无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陈英旭透露,目前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中,有接近1万公里已经人工化了,人工化海岸超过了一半。“这个数字,20年前还不到10%。”
“‘利用’的调子唱得高,而‘保护’的文章做得相对不足,区域空间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环境恶化和功能逆转。”陈英旭说。
在海洋资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同时,更需要关注的是海洋产业的同质化问题。对此,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曾坦陈,中国海洋经济的粗放式增长特征依然突出,海洋产业同构、布局趋同和低质化等问题明显。
近年来,诸多以海洋谋篇的区域发展规划纷纷被列入国家战略层面,其中,环渤海区域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全面启动建设也让区域内海岸线实现了“发展规划”的全覆盖。
但在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秘书长韩立民看来,海洋产业同质化、临港产业园区重复布局、恶性竞争等是困扰当前我国海洋经济的主要问题。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据环渤海各省市公布的发展规划显示,辽宁盘锦要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基地,河北曹妃甸要建设钢铁石化基地,黄骅港要建设大型石化基地,天津滨海新区也在加快建设石化钢铁基地。这样的情况在长三角地区也并不罕见。
韩立民分析,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四省区市共同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区域内分布的大连港、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青岛港以及烟台港等多个港口间能否形成良性竞争、错位发展的竞争合作关系,是区域沿海开发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做好顶层的战略规划
2003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1年至2010年。规划制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目标是:到200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2010年达到5%以上,逐步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此后的发展实际看,当初的规划目标基本已经实现,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当前,如何从国家层面作出战略规划、协调各地区的海洋规划发展布局,避免出现同质化、重复化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
因此,一些业内人士呼吁,要想促进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需要从战略高度在顶层设计上做出规划,这样才能避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顶层设计缺失,开发混乱无序的难题。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在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就呼吁,尽快制订出台国家层面的海洋发展专项战略规划,统一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全面规划港口布置、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陈明义也提出,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作为国家高层海洋决策与协调的机构。同时,国家海洋局是国土资源部下的二级部,行政强度还不够,建议设立国家海洋部(或先成立正部级的国家海洋总局)作为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具体实施海洋战略的各项组织和协调工作。
“在国家海洋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国家海洋部具体组织实施,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发改委、外交、军事部门和中央涉海部门、企业作用,调动全国各涉海院校、科研部门的力量做好各项工作。”陈明义呼吁。
针对当前海洋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陈英旭则建议,尽早开展新一轮的海洋国土资源大调查,启动全国海洋国土开发保护总体规划工作,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家底”档案。
“20多年来我国近海资源和环境状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大部分数据资料,已不能准确反应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基本现状。如不尽快开展近海调查与科学评价,势必造成开发利用没有底线,不利于国家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落实。”陈英旭说。
陈英旭建议,应该像保护耕地一样,设置海岸线开发和海洋资源利用的“用海红线”,不能突破。
致公党中央则建议,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突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地位,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大的现代海洋产业,实现产业高加工度化、高技术含量化和高附加值化。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