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智库研究员
■ 马钟成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随后发生对峙,至今已经一月有余。如何从战略上、从根本上系统认识事件的本质,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战略应对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小气候”是2011年以来中菲南海矛盾的激化;“中气候”是2009年以来,美国从中东逐步抽身,战略重心东移,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和政治经济干预;“大气候”是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中美从1971年开始的近40年关系逐步缓和、合作日益加强的“甜蜜期“已经彻底结束,遏制、围堵、打压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意图之一。
美国新亚太大棋局
2011年2月8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团队执笔、长达24页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这是美国7年来首次修改《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其中最大特点是明确地显示美国将逐步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作战,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该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战略优先重点和利益将愈发出自于亚洲太平洋地区。这一地区财富占全球财富的份额不断增长,从而推动着区域军事能力不断增长。这引起了地区安全结构的快速变化,给我们的国家安全和领导地位带来新的挑战和机会。”
这段话意味着:美国认为,其战略重点转向亚太的原因除了美国国家的利益愈发和亚太地区密切相关外,更重要的是该地区某个国家财富及军事力量的增长引起地区安全结构的快速变化,给美国国家安全和领导地位带来挑战。
随后,美国展示了对亚太各国的战略态度,其遏制、围堵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
对于日本,报告称:美国“将与日本自卫队紧密合作,帮助提高他们的区域外作战能力”。
对于韩国,报告称:“历史证明,韩国是美国坚定的盟友,支持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安全努力,我们对韩国的安全承诺不会改变,因为朝鲜仍然是地区稳定的巨大威胁”。
对于澳大利亚,报告称:“澳大利亚是该地区安全事务上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澳美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有着长期的历史联系,发展更重要的双边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我们之间的盟友关系将是互用、透明和有意义的联合全频谱行动的典范”。
除了以上三个战略支柱外,报告指出,“我们还必须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加大注意力和资源的投入”、“我们希望有新的方式来促进更大的地区安全合作”。在这个层次上,先谈到的是印度,“我们将就反扩散、保卫全球公共空间、反恐以及其它领域同印度扩大军事合作”;其次才是菲律宾等国家,“我们将扩大与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大洋洲地区其它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交流与演习,与他们一道应对主权和安全面临的国内和共同的外部威胁。这也将确保我们保持长期和多样化的存在,保持作战进入该地区的能力”。
中国则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除朝鲜外惟一要对抗的国家,报告称,“我们将继续严密关注中国军力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台湾海峡军事平衡的影响。我们仍然担心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范围和战略意图,担心其在太空、赛博(网电)空间、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咄咄逼人的态势。为了保卫美国及其伙伴国家的利益,我们将随时准备展现我们的意志、投入所需资源,反对任何国家干扰我们进入及使用全球公共空间和赛博(网电)空间的权利,或者威胁我们盟国安全的行为。”
从以上战略报告的描述我们可清晰看到,美国将亚太地区作为战略重点,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及地区事务干预力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围堵和遏制中国。在美国看来,根据国家力量大小及与美国关系密切程度,亚太地区盟友分3个层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是第一层次的重要盟友,美国在这些领土有大量驻军;印度这个地区大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次一级的军事合作伙伴;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则是第三梯队的军事合作伙伴。
而在这第三梯队中,菲律宾这个曾经的美国殖民地又是领头羊,具有从第三梯队直接向第一梯队跨越的潜力,能够成为拥有与韩国、澳大利亚相似地位的国家。
菲律宾争当美国“制华急先锋”
菲律宾也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一方面,他致力加强与美国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军事联盟关系,另一方面,不断地挑战中国的国家利益底线和中国民众情绪底线,在南海及黄岩岛问题上制造摩擦。其意图是试图充当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马前卒,从美国的第三梯队盟友跃升到第一梯队,从而获得美国更大量、更核心的利益输送。
于是我们看到,进入2011年后,中菲关系不断恶化的同时,美菲关系在不断升温。
1,美菲军事演习不断。
2011年6月14日,美国联合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文莱等东盟六国,在马六甲海峡、西里伯斯海和苏禄海举行联合军演,军演持续10天。6月28日到7月8日,菲律宾和美国在在普林塞萨港市以东的苏禄海水域举行联合战备训练演习。同时值得关注的是,7月美国和越南举行为期一周的海军联合行动,美越双方在医疗救援方面展开合作,其中不包括实弹训练。
2,“防卫菲律宾”:美国屡次强调《共同防御协定》。
美菲军事演习的同一时刻,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在美国访问,并于2011年6月23日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举行了会谈。罗萨里奥声称,此访主要目的是寻求美国支持菲律宾在 “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希拉里的反应则自相矛盾,她一方面称美国不会支持争端中任何一方,另一方面又赤裸裸地强调美方将为菲军提供现代化军备,并将根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保卫菲律宾”。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如果中国对菲方发动“进攻”,美国是否会对菲予以支援。希拉里回答说,“我不会回答这种假设性的问题,但我想强调的是,美方将致力于防卫菲律宾。”在这里,美国的表态是十分明晰的,希拉里的意图很简单,就是通过声称美国将在中菲冲突中支持菲律宾,鼓励菲律宾继续强硬地挑衅中国。
1个月后,2011年7月23日,希拉里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她公开地、彻底地站在菲律宾立场上讲话,否定黄岩岛等岛屿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要求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地形地貌来确定南海诸岛的归属,这是赤裸裸地进行分裂中国领土的行为。希拉里称,美国一方认为,对该地区提出的许多领土诉求都是夸大的,许多国家更喜欢依据历史先例而不是地貌来证明自己诉求的合理性。
4个月后,2011年11月,希拉里访问菲律宾。16日,希拉里登上停泊在马尼拉湾的美军战舰费兹杰罗号,并致词表示,美国正与盟友菲律宾合作,在菲律宾改善疆域防卫和封锁能力之际,提供海洋事务上的支援。随后,希拉里与菲律宾外交部长罗萨里奥签署《马尼拉宣言》,纪念菲美《共同防御协定》签署60周年。《马尼拉宣言》的要点有:“菲律宾与美国重申《共同防御协定》所规定的双方共同义务”;“菲美两国在海上航行自由、无阻碍合法通商及人民流动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菲美《共同防御协定》与亚太地区和平、安全及繁荣有所关联”;“《共同防御协定》将是两国未来60年及其后的关系基础。”
2012年1月26日至27日,美菲在华盛顿举行第二届战略对话,双方发表联合声明,重申美菲《共同防御协定》是双方同盟关系的基础,同意深化海上安全的合作:美国向菲律宾海军转让“汉密尔顿”号武装快艇,以增强菲律宾海上预警能力;向菲律宾转让第二艘武装快艇事正在美国国会进行审查;菲律宾政府将对进入菲国的美军舰、军机简化外交清关程序,以增强训练和相互协调行动能力;美国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提供先进的人员培训和通讯设备。与此同时,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27日在马尼拉宣布多项军事方案,扩大美军使用菲国海空军事基地。他表示,菲国期望未来两国增加联合军演次数,同时有更多美军轮流驻扎菲国。
2012年4月,正当中菲黄岩岛对峙时刻,菲美“肩并肩”2012联合军事演习于4月16日至27日进行。“肩并肩”系列军演是菲美每年例行的大型联合军演,两国首次“肩并肩”军演1991年举行,1995年后曾一度中断,1999年又重新恢复。在此次演习中,共有4500名美军士兵和2300名菲律宾军人参与,地点正是距离中国礼乐滩约80公里的巴拉望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太平洋司令蒂森表示,美国与菲律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依据该协议,任何一方若有需要,另一方将会提供国防援助。
3,美菲怂恿东盟围堵中国。
美国及菲律宾极其希望东盟国家团结起来对抗中国。2012年4月22日,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在一份声明中,措辞强硬地宣称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声索“毫无根据”,呼吁东盟国家针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新一轮‘挑衅’表明立场”。他“警告”那些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如果其他国家现在未能像菲律宾那样坦率表明立场,那么这些国家将会受到中国对南海主权声索的影响。因为南海的航海自由及畅通的贸易往来对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要,为此所有国家都应当考虑中国在黄岩岛的行为。如果我们不表明立场,不只是菲律宾,所有国家都会受到消极影响。”
4,美国试图在菲律宾重设军事基地。
同时,美国正在考虑把临近南海的巴拉望岛变成美军军事基地。据日本《产经新闻》2012年4月24日报道,日美两国政府开始探讨美国海军陆战队与日本自卫队共同使用菲律宾军事训练设施的问题。目前,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的海军、空军基地是最有利的候选基地,吕宋岛基地也在备选之列。菲律宾已成为美国调整驻日美军战略的一个备选据点。眼下,美菲政府正在就此进行磋商,如果达成一致,菲政府将与日美政府共同签署联合军训的正式协议。
5,美国反华绞尽脑汁、顾头不顾腚。
虽然2011年7月23日希拉里曾表态要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帮助菲律宾压制中国,但是美国国会并未批准这个法律。但美国军方及政界势力为了反华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2012年5月9日,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主办的论坛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均敦促国会参院尽速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称,在南海等问题上,“如果美国拥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以法律条款为依据解决这种纠纷,美国才能更好地抗衡中国以‘咄咄逼人的政策’主张海洋权利的做法。为实现这一点,参院必须要尽快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军方人士认为,在南海问题上,反驳中国的最佳办法就是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参与全球谈判。正在力促美国参院批准加入这一公约的共和党籍前参议员华纳称,如果批准加入公约,美国就能够在谈判桌上而不是通过一系列海上对抗来反驳中方观点。
美国希拉里及军方人士为了反华完全是顾头不顾腚,如果他们认为黄岩岛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属于菲律宾的逻辑成立,那么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所属海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岂不属于俄罗斯或加拿大?
中菲关系恶化始自苏联解体
中国与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的激化,其背景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中国展开的围堵。
1,从1991到2001:中菲关系恶化的初始阶段。
以黄岩岛问题为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后,中美关系也结束了自1971至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