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构建生态宜居型城市 打造黄三角中心名城

来源: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36:17 

近年来,滨州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抓手,立足“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品牌和“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目标定位,以“一带、三园、四河、四环五海、七十二湖、一百零八园”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主框架,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工作的力度,使得滨州市园林绿化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一轮一个大跨越。

截至2011年底,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9.58%、绿地率达33.54%、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75平方米。如今,以新立河风景带为轴线,以文化广场、新滨公园为中心,以中海风景区、彩虹湖公园、如意湖公园、五岳广场等为重点的城市绿地景观,已经构成了滨州市城区绿化的大框架,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的城市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也随之得到极大改善。

黄河三角洲上,一座绿色、生态、宜居型新兴城市,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凝聚绿化合力 健全机制保证项目建设

精细化管理实现长效养护

滨州市在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的同时,对于城市绿化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巩固城市绿化成果、保证园林景观效果,滨州市健全完善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并创立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使滨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加强对重大绿化项目建设的协调和调度,滨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园林绿化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保障、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于重点绿化工程,建立了招标公示、公开制度、竣工验收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监管、市场参与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并将城市绿化苗木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范围,使苗木引进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

在城区街道和公园绿地的养护、维护与管理工作方面,滨州市严格落实《滨州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滨州市园林绿化检查考核办法》、《滨州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扣分标准》。依托已建立的城市管理数字执法系统,滨州市积极推行集执法、环卫保洁、绿化管理为一体的城市执法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行绿化管理“定人、定岗、定责”,从而使绿化管理的责任实现具体化、明细化。

此外,滨州市坚持依法治绿,严格占用绿地审批事项,严格查处破坏绿地行为,有效维护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成果。同时,滨州市把开展以“除死树、清卫生、补苗木、冲尘土、修设施、精修剪、控虫害”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养护整治行动,作为日常工作常态持续坚持,确保所有绿地、公园、景区、广场实现了“无缺苗、无死枝、无浮土、无缺损设施、无垃圾”,使得城市绿化的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提升绿化品位 让绿地随道路延伸,引园林驻足广场游园

为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民生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滨州市从提升园林绿化档次和建设水平入手,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重点抓好林荫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和小区的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园林、民生园林、文化园林,让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园林成果。

滨州市的林荫路建设注重与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相结合,大量栽植了大规格的全冠乔木,确保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其中行道树以白蜡、国槐等乡土树种为主,并引种了适合当地土质特点的黄山栾、金枝槐、香花槐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实行双排、三排、片林、树阵等不同的栽种模式。2011年,滨州市重点对黄河五路、黄河二路、渤海十八路实施了绿化改造,其中对黄河五路和渤海十八路的改造更是将艺术造景手法融入到工程建设之中,在道路绿化中配置了造型风景黑松、景石、雕塑,打造了滨州市园林景观道路建设的品牌工程。

本着“一街一景”的原则,滨州市还着力打造了一批风格各异的特色街道,如渤海十一路“香花槐一条街”、黄河十路“连翘一条街”、黄河八路“宿根花卉一条街”等,市区道路基本形成了绿景相连、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特色鲜明的景观效果。

针对老城区绿量少、档次低、没有特色等问题,滨州市坚持规划与建绿同步进行、拆房与建绿同步实施,积极腾地造绿、还绿于民,加大林荫公园、庭院和小区的建设,拓展了整个城市绿化的地域和空间。自2008年以来,滨州市先后建设了人保广场、白求恩广场、杏坛广场、明珠广场、重阳广场、时间广场、金融广场、五岳广场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点的游园广场19个,精品街头绿地68处,总绿化面积124公顷。

突出水绿交融 用水升华城市灵气,用绿彰显城市生机

针对市区水域广、水面多的城市特色,滨州市的园林绿化工作突出“水”、“绿”共建,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水系绿化景观的精品工程,着力打造“水上绿城”的城市园林绿化亮点。

按照水系工程与景观工程兼顾、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和谐的建设理念,滨州市对新立河、西沙河、秦台河、马堡河、小开河、胜利河等流域实施了综合治理和景观建设,先后打造了新立河、秦台河、张肖堂干渠等几条贯通城区的绿化景观带,形成了“六河相通、绿带绕城”的景观效果。在水体绿化方面,结合路段的实际栽植有鸢尾、千屈菜、菖蒲、芦苇等亲水植物,并打造有黄河二路荷花一条街,呈现出城区道路“水韵绿脉”的特色景观,营造了城区水系如诗如画的良好效果。

在打造城区河流绿化景观的同时,滨州市还开展了“五海”的沿岸绿化建设,新建了秦皇河湿地公园、北海主题公园、喜鹊湖公园、东外环森林公园、如意湖公园等水绿交融的主题公园,并充分利用公园、景区及城市水域搭建生态浮岛。其中“四环五海”主体景观工程的建成,使城区水面增加了7倍、林带面积增加2万亩、主要水系两岸绿化覆盖率达95%,既彰显了滨州水城、绿城的特色,也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今年,滨州市重点实施了全长13公里的北环河绿化带工程建设,共栽植各类苗木20余种共计5万多株。工程完工后,多样的苗木营造出一条四季常绿的完整北环河绿化景观带,在提升北环河整体绿化水平和绿化效果同时,也串联并且丰富了北环河周边的绿化景观,使得城区绿化总量和绿化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彰显绿化内涵 办花展美化城市环境,以花为媒打造文化盛宴

滨州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在不断提升绿化景观水平、档次的同时,还尤为注重文化内涵的彰显。结合全年各时段的园林绿化特点,滨州市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各类花事、节庆活动,“以花为媒”来展示滨州的发展成就和精神风貌,进一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推动滨州市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

今年4月,滨州市第二届郁金香展在新滨公园如期开幕。此次郁金香展在新滨公园的正门两侧、沿路花池、门前广场以及临水平台等多区域布展,展出了红、粉、白、黄、紫等多种颜色的35个品种共12万余盆的郁金香。花展期间,各色郁金香与新滨公园清澈的湖水、垂柳依依的湖岸互为点缀,游客徜徉于花海之中,可以近距离闻花香、赏花容、学花识、拍花景,享受一场由花卉带来的文化盛宴。今年滨州市还将举办第七届金秋菊花展,以新技术、新工艺展现菊花多彩的文化。

除了举办各类花展之外,每年“五一”、“十一”期间的节庆摆花工作也是滨州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一大亮点。今年“五一”期间,滨州市通过时令花卉摆放、花卉布景、立体花坛,以及灯杆挂花、花球、花树、花墙等多种手法,在城区重要街道和景观节点摆花100余万盆,营造出错落有致的花景、花带、花丛等景观。其中,新滨公园南门的摆花主题为“滨州画卷”,主体是一张打开的卷轴,表达出了建设绿色滨州、生态滨州的主题思想;新滨公园西门的摆花主题为“生态家园”,造型以天鹅为主景,运用花草营造出花海的意境;文化广场的摆花主题为“欢庆五一”;彩虹湖景区的摆花主题为“网络时代”。这些主题寓意鲜明、造型风格各异、又融合了节日元素的植物雕塑,在美化城市环境、展示滨州市园林造景艺术水平的同时,也为市民营造了喜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坚持科研创新 成立苗木科研基地

建成绿化垃圾处理中心

为推进滨州市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滨州市始终把科研创新列为园林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发展和提升提供科技保障。

滨州地处退海之地,土地多以盐碱化潮土为主,地表层含盐在0.1665%0.8741%之间、土壤PH值为7.49.17,植物立地条件较差。为解决这一城市绿化的难题,滨州市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集园林科研、花卉生产、苗木培育、引种驯化、抗碱保苗、水土检测为一体的苗木科研基地,重点对节水型、耐盐碱、生物防治病虫害进行研究和推广应用,并逐步掌握了大水压碱、暗管排碱、生物改碱、石硝隔碱等盐碱地绿化技术改良措施,有效遏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滨州市的园林绿化工作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实用性科技攻关,如开展对宿根花卉的引种筛选和培育繁种,使得城市绿化中宿根花卉的种类及应用面积逐年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开展对花绒寄甲防治云斑天牛研究,取得了寄生率达98%的良好防治效果;开展对耐阴地被植物的应用研究,通过实验培育出蛇莓、崂峪苔草、玉簪、二月兰、小叶扶芳藤五种适宜盐碱地生长的新优耐阴地被,这些耐阴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中推广应用后,有效解决了大树成阴郁闭度增加后地被生长不良造成的裸露斑秃问题。

为了实现对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滨州市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10余亩、年处理绿化垃圾1500吨、年产绿色有机肥料5000吨的城市绿化垃圾处理中心。该绿化垃圾处理中心采取添加农家肥、专用生物菌种发酵方式制成有机肥,对城市绿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消纳处理,再将其应用于道路绿化、公园绿地和苗木培育。城市绿化垃圾处理中心的建成使用不仅破解了绿化垃圾的处理难题,还成功地做到了对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为建设生态化、节约型园林起到了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