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5-05-20 18:36:26 

新加坡所处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非常独特,这对其国家安全而言具有双刃剑的性质。一方面,新加坡所在的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处于亚洲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上,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国际海运贸易和商业的一个理想的战略枢纽。 这一因素对新加坡的社会经济繁荣起来巨大的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地缘战略位置对国家的海上安全也是一个难题。

首先,作为一个小岛国家,新加坡面对外部侵略时缺乏有效的战略防御纵深。这很快可以让人想起19422月日本帝国军队是如何迅速击败这个岛国的防御的。此外,这个国家四面环海,严重依赖海上交通线,依赖国际贸易安全流动的秩序。如果这些海上交通线受到国家或者非国家行为体的破坏,新加坡的经济就会陷入瘫痪状态,造成灾难性的社会经济后果。新加坡和其邻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一样,会受到包括海盗袭击和海上劫案在内的海上跨国犯罪的困扰,这种海上安全威胁仍然会严重影响到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尽而影响到新加坡本国的繁荣与安全。

新加坡海上安全还有一个风险因素,那就是其地理位置非常接近热点地区。比如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间在安巴叻海域以及苏拉威西海(或西里伯斯海)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争端,更突出的是多国关于南中国海的争端。

新加坡共和国的历史比较短暂,尽管地缘政治环境非常独特,但这个国家并没有像其邻国那样对大片广阔的海域实施过管理。1980年新加坡外交部发表了12海里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声明,20085月获得白礁岛主权后对主权海域做出反复声明,但从理论上说,新加坡只有15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3海里领海。白礁岛是与马来西亚之间有争议的一处岛礁,位于柔佛海峡进入南中国海最东端的出口处。

实际上,新加坡是否可以让其海洋主张成为现实,非常依赖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个海岛城市国家同它们有着复杂的历史关系。新加坡共和国是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而出的新兴共和国。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偶尔会就海关、出入境及检疫问题、供水、白礁岛问题发生争执。20世纪60年代,印度尼西亚在总统苏加诺领导下,对东南亚邻国实施了侵略行动。众所周知最激烈的“马印对抗(konfrontasi)”战斗发生在婆罗洲,但新加坡也不能幸免,成为了印度尼西亚恐怖袭击的受害者。虽然如今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关系已经变暖,但由于上述历史的存在,新加坡仍然常常在一些敏感问题(如新加坡空军“侵犯”别国领空)等问题上不时地受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政治领导人的言论攻击。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曾被视为“穆斯林海洋”(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均为伊斯兰教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的一个以色列的复制版。当时新加坡的决策者采取了单边主义态度,在防务问题上立场坚定,似乎有所谓“做或死”的一种形象。

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新加坡认识国家安全的方式,海洋是新加坡国家安全规划中最重要的因素。新加坡的海上安全源于国家地缘政治环境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 依靠海上防御抵御海上外来侵略和维护海上交通线。这是新加坡持续生存和繁荣的关键。21世纪初,在东南亚沿海地区实施向海防御和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仍然是新加坡海军唯一存在的理由。虽然重大战争的威胁已经消退,但总体态势大致仍然如此。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和2001年恐怖袭击的出现,威胁已增加了一个新的层面,新出现的威胁更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

新加坡武装部队参与国际安全行动(如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的海外维和任务)已经有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新加坡共和国海军本身直到本世纪初才冒险越出该地区担负这样的任务。然而今天,为了支持新加坡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一员履行义务的对外政策,新加坡共和国海军成为了一种灵活可行的外交手段,扩大了新加坡武装部队参与国际安全行动的范围。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新加坡共和国海军参与国际安全行动的承诺是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新加坡的国防规划者需要从国家安全优先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考虑力量使用的限制来确定相关的规划。例如,新加坡共和国海军2003年参与阿拉伯湾北部行动和2009年参与亚丁湾行动,都反映出这些遥远的地区对新加坡的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加坡海上安全的新层面不应该被夸大。2010年,当时的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说,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当务之急仍然是国防和国家安全。

总之,尽管新加坡的海上安全观念已经超越了东南亚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范围,但其安全重点仍然是本地区。这种态势体现在新加坡共和国海军的力量结构和运作的演变中,后面将讨论这个问题。但首先有必要研究一下新加坡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对其海军思想的影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